□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張莉莉 周大勇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2024年以來,商水縣黃寨鎮持續發揮“黃寨大嫂”示范引領作用,創新方式方法,深化移風易俗,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動文明之風煥發新氣象。
“以前村里辦紅白喜事,不少人愛攀比、講排場,‘黃寨大嫂’移風易俗作表率,村民的觀念逐步發生轉變。現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群眾省錢了,也減輕了人情負擔。”在黃寨鎮后王行政村,周菊寥寥數語,道出了全鎮移風易俗的新變化。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黃寨鎮黨委、鎮政府積極落實商水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不斷落實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部署,積極發揮“黃寨大嫂”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以有力舉措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
強化組織領導。黃寨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鄭春來為組長、鎮長郭濤為副組長的農村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和糾治陳規陋習工作專班,并召開專題黨委會,明確專班職責分工,全鎮形成了鎮黨委、鎮政府領導,工作點負責,部門協同,“黃寨大嫂”和社會大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
落實制度保障。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是行動的指南。為確保此項工作高效開展,黃寨鎮專門出臺了三項舉措。一是創新落實“初九孝道日”制度。黃寨鎮把每月初九作為孝道日,組織全鎮黨員、干部、“黃寨大嫂”開展孝老敬親活動。孝道日活動當天,有的志愿者為老人洗頭,有的志愿者給老人理發、曬被子等,現場暖意融融。2023年9月份孝道日當天,黃寨鎮后王村志愿者王金霞為鎮敬老院老人送上了她親手做的月餅。二是制定出臺黃寨鎮婚喪嫁娶試行標準。2024年4月份,黃寨鎮黨委、鎮政府以紅頭文件形式,出臺了《黃寨鎮婚喪嫁娶試行標準》,規定了村民紅白喜事的規模和相關禮金的指導標準,號召群眾以此為參照,自覺抵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三是嚴格落實各村紅白理事會制度。嚴格要求村“兩委”干部參與紅白理事會,對村內紅白喜事早掌握、早介入、早宣傳、早引導,減少大操大辦情況的發生。
選樹優秀典型。黃寨鎮在全鎮常態化開展“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道德模范等評選活動的基礎上,成功選樹一批移風易俗先進典型,如后王村村民陸月蘭女兒出嫁不要彩禮;趙寨村村民王輝,在其父親去世后主動踐行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黃寨鎮以群眾基礎較好的王潭、趙寨為示范點,成功打造全鎮移風易俗示范村。在“黃寨大嫂”模范典型和模范村居的帶動下,黃寨鎮社風民風持續向好。
政策宣傳全覆蓋。2024年以來,黃寨鎮先后舉辦了“和美鄉村·鄉風文明”文藝演出暨“黃寨大嫂”和文明家庭宣講交流活動、“移風易俗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等,召開了黃寨鎮“倡導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工作推進會等會議,依托“黃寨大嫂”千人胡同長網格化管理制度,常態化開展各類移風易俗知識講座,“黃寨大嫂”化身移風易俗的宣傳員,在全鎮宣傳先進事跡,倡導移風易俗。全鎮1107名“黃寨大嫂”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廣大群眾潛移默化受到影響和熏陶,全鎮社會風氣持續向好。
“在‘黃寨大嫂’示范帶動下,群眾從過去好面子、講排場,到現在比文化、比家風,移風易俗實現常態化推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力量。”黃寨鎮黨委書記鄭春來表示,“久久為功,方能行穩致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制度保障、實踐養成、教育引導等一系列舉措‘落地生花’,讓新風正氣充盈和美鄉村。”
據悉,“黃寨大嫂”千人胡同長先后被河南省文明委表彰為河南省學雷鋒優秀志愿服務隊、河南省優秀志愿者服務項目,入圍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全國婦聯、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河南省婦聯等單位的領導先后多次到黃寨鎮進行專題調研,并給予高度肯定。圍繞“黃寨大嫂”,《周口日報》《河南日報》及河南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其先進經驗做法被省委政法委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的生動實踐”經典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社會認可度與影響力持續提升。2023年11月份,“黃寨大嫂”經驗做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2024年,“黃寨大嫂”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商標認證。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