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華縣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委謀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忙什么、政協幫什么,群眾盼什么、政協提什么,積極推動政協工作重心下移,主動探索基層政協協商議事新途徑,傾力打造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履職品牌。
三級體系聯動,凝聚協商合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的協商機制,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一是健全組織體系。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開展,由縣政協統籌指導。按照“八有”標準:有工作機構、有辦公場所、有工作人員、有專項經費、有工作計劃、有平臺載體、有規章制度、有檔案資料,創設“1+22+N”協商體系,實現了全縣基層政協組織和協商議事機構全覆蓋。按照“住所就近、工作方便、發揮優勢”的原則,將全縣200多名政協委員下沉至各鄉鎮(街道)政協聯絡組,積極參與當地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二是匯聚各方合力。協商人員由政協委員、利益相關方代表、與協商議題有關的其他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并征求相關人士的意見、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通過充分溝通交流,增進各方相互理解,找到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廣泛達成決策的最大共識。三是完善協商機制。對政協基層協商議事的組織體系、協商主體、協商內容、調查研究、協商程序以及結果實施等作出了具體的標準化、規范化設計,并創新提出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與“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有機結合,有力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大膽探索實踐,創新協商方式。協商于民,為民履職。協商議事將助力發展、服務群眾作為履職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決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圍繞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采用黨政點題、政協選題、委員薦題、公開征題等方式,科學、精準選擇協商議題。根據實際情況和協商內容,創新采用靈活多樣的協商方式,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現場協商與會議協商相結合,協商與調解相結合。強化實地調研和一線協商,將協商議事走到田間地頭,坐到農家庭院,讓協商各方面對面,把問題矛盾攤開講,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加強成果轉化,確保協商成效。協商成果凝聚參與各方的思想共識、利益訴求和共同期盼。協商結果的有效轉化和實現,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直接最現實的體現,也是群眾關注的焦點。針對協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由專人負責記錄、協商意見收集匯總、協商成果歸納整理、資料歸檔等工作。經協商達成共識的議題,向黨委、政府報送協商紀要,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其他協商成果可通過提案或者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上報。協商成果的有效轉化,實現了協商議事活動從形式向實質轉變,從數量向質量轉變,從提建議向見實效轉變。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履職能力,做好服務管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定不移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實現更加廣泛的大團結、大聯合,堅定不移加強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建設,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供稿單位:西華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