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成創業就業“新搖籃”
□記者 張猛 孫靖
通訊員 陳懷東 文/圖
西華縣原是全國知名的勞務輸出大縣,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華的哥”“逍遙胡辣湯”“助浴服務”“土地承包”勞務品牌迅速崛起,常年外出務工者超20萬人,勞務輸出一度成為該縣經濟支柱之一,而現在卻有著另一番景象。
提起西華縣,總繞不開一碗令人口舌生津的胡辣湯。近日,記者一走進胡辣湯料生產企業——河南胡三姐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濃郁的香辛味便撲鼻而來。
“我們生產的胡辣湯料有60多個品種,不僅安置了本地200多人就業,還傳承、創新了國家級‘非遺’項目胡辣湯制作技藝,守護了祖輩留下的‘傳家寶’。”該公司負責人胡素花說,她原來在鄭州經營胡辣湯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一定的資金,得知家鄉在用地、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創業者支持后,她于2015年返鄉開辦了河南胡三姐食品有限公司。
據介紹,目前,西華縣擁有胡辣湯料龍頭生產企業16家,研發生產八大系列60多個品種,帶動約20萬人就業。
像胡素花一樣的返鄉創業者還有很多,河南百草香環保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建偉也是其中一位。公司開辦之初,艾崗鄉黨委、鄉政府幫助郭建偉辦理了200多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還在苗里崗行政村劃撥3畝多地讓其建設廠房。苗里崗行政村村民賀雪梅是該公司吸塵器配件卡扣生產計件工人。她告訴記者,在這里務工,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錢,還不耽誤打理家里的小生意和30畝地的莊稼,家庭收入可觀。
在艾崗鄉,像河南百草香環保用品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如祁莊行政村的羽毛球生產廠、都城崗行政村的艾草香包包裝廠、半截樓行政村的服裝加工廠等。
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回饋家鄉、惠澤鄉親,西華縣出臺《關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支持返鄉下鄉創業26條政策措施》《關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降低返鄉創業門檻和風險。
在優惠政策的加持下,西華縣還依托土地、水利、林業等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田園農匠”,鼓勵其帶頭創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發展。
人送外號“桃子哥”的黃橋鄉裴莊行政村村民和合勝,2013年返鄉創業,進行特色水蜜桃種植繁育與研究、新品種試種及推廣,2014年成立合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200畝,栽植優質桃樹。近幾年,“黃橋大桃”系列農特產品僅通過淘寶直播活動就斬獲10萬余份訂單,交易額在3700萬元左右。入社的106戶桃農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30%。
如今,西華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419個,參與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237家,帶動2.8萬戶農戶穩定增收。
萬事開頭難。創業者起步之初,往往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為此,該縣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給予創業者資金支持。今年一季度,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9筆1618萬元。
工業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具有較強的穩就業、促就業能力。“我在家門口每個月也能掙五六千塊錢,還能照顧老人,一舉兩得。”張愛華高興地對記者說。
張愛華是皮營街道北陶營行政村村民,家距耕德電子約10公里。兩年前,在廣東打工的她考慮到耕德電子離家近、薪酬高,果斷返鄉就業,成為耕德電子的一名工人。
耕德電子自2020年落戶西華縣以來,發展勢頭迅猛,成為當地智能零部件制造產業的領軍者,現有員工1.1萬人,是周口市第一個“萬人大廠”。
據了解,目前,西華縣培育形成了以耕德電子、凱旺電子、厚德電力為代表的智能零部件制造,以雙匯禽業、棗花面業、佰食特食品為代表的食品加工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的長足發展,需要持續穩定、人崗相適的人力資源保障。
“我們以‘三包三聯’為指引,成立入企服務工作組,定期到耕德電子、雙匯禽業、牧原農牧等重點企業走訪,了解企業技術人才需求、普工缺口、工資待遇等情況,從而精準解決‘有活兒沒人干、有人沒活兒干’問題。”該縣人社局局長劉衛紅告訴記者。
對于技術崗位,西華縣以“培育持證一體、增量提質并舉、技能效益并重”為導向,重點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涉及計算機調試員、輸送機操作工、動物防疫員、銑工等12類工種。去年以來,該縣已累計培訓24096人次,頒發培訓證書17618份,解決企業“疇咨之憂”。
昔日“東奔西走”,如今“門口就有”。近年來,西華縣大力實施“農業立縣、工業強縣、科技興縣、開放活縣”發展戰略,招引企業、扶持創業、促進就業,縣域經濟突飛猛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就業鏈深度融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洼地、興業寶地、就業高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