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 通訊員 夏振華
“滴滴滴……”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起,在5G智慧醫養管理綜合服務大屏幕上,彈出了5號樓1層106房間朱大媽心率異常的提醒界面,當班醫生張全春、護士王慧麗立即起身前去查看,為老人做了心電圖檢查,安撫情緒并妥善給藥處理——這是近日記者在西華縣田口鄉衛生院智慧醫養中心采訪時看到的一幕。
張全春告訴記者,類似情況雖時有發生,但老人都會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保障,在此醫養不怕病來磨。
“2023年我們縣總人口為96.1萬人,常住人口67.26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30‰,有近30萬人在外就業務工,社會老齡化顯現,老人贍養問題趨于復雜和困難。”陪同采訪的西華縣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人李志浦介紹。
為提升基層醫療水平,解決養老問題,近年來,西華縣依靠第一醫療健康服務集團,以田口鄉衛生院為載體,面向農村基層著力打造了周口市規模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基層公立智慧醫養中心。
老人房間干凈整潔、寬敞明亮、“智慧”滿屋?!斑@個叫AI生命檢測儀,能夠24小時實時監測老人在床離床狀態、作息、呼吸率、睡眠質量等情況。這些信息會被系統連續記錄,出現體征異常后臺會自動報警?!敝腔坩t養中心主任王華玲指著馮萬生老人床頭上的“小白盒”向記者介紹,“房間還裝有智能防跌倒雷達、門磁和水浸、煙霧感應器等設備,具有3小時未歸提醒、水火災報警等功能,可以全天候、無死角保障老人安全?!?/p>
“俺到這兒養老一年多了,有點啥毛病,醫生護士隨時能處理,吃飯應時,衣服被子臟了護工幫洗幫換,住在這兒比在家得勁兒?!瘪T萬生說。
馮萬生是艾崗鄉木寨村人,3個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當記者問到家人對其在此養老的看法時,他拿起身旁的“小度智能屏”撥通了二兒子馮浩的電話。“老人在那吃得好、住得好,醫護人員照看得也好,作為子女我們都很放心!”遠在廣州從事塑膠行業的馮浩說。
在醫養中心,讓“老齡”變“樂齡”,既需要硬件支撐,更需要軟件保障?!拔覀円院髦吾t師、執業醫師、全科醫生、助理醫師、高級護師、護士護工、高級康復治療師在內的醫資隊伍為班底,組建了接待、醫療、康復、膳食、心理、照料六個醫養專業團隊,分別在入院體檢評估、醫生診斷治病、康復物理治療、膳食營養搭配、情感陪護和心理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方面各顯其能,實現了住院、轉診、護理、康復零距離轉換,做到了醫養無縫對接、健康動態管理?!碧锟卩l衛生院院長李永安介紹。
為完善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在落實雙向轉診、暢通患者就醫渠道的同時,針對不同養老需求,該中心采取了日托、月托、年托的靈活運營模式,并推出“兩包”服務,即量血壓、測血糖、生化檢驗及X射線、彩超、心電圖、血尿常規檢查“醫療服務包”和翻身、叩背及口腔、壓瘡、氣管切開護理“養老服務包”,為入住老人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今年80歲的袁秀英是田口鄉王貫樓村村民,選擇了不離村、不離親且經濟實惠的居家養老方式?!澳矗F在袁秀英是在床清醒狀態,生命體征各項指標正?!蓖跞A玲打開5G智慧醫養管理系統向記者演示時說。據了解,袁秀英老人家中也安裝了AI生命檢測儀、“速呼通”等醫養智能設備,能與中心老人享受同管理、同監測服務。如遇緊急情況,老人或家人可以使用“速呼通”一鍵求救,就算不主動按鍵,5G智慧醫養管理綜合服務大屏幕也會發出警報,中心會第一時間通知“簽約家庭村醫”入戶先期處置,做到小病村里看、大病送醫院。
以鄉鎮衛生院為載體,推動醫養資源下沉到村居,讓機構醫養與居家醫養互為補充,由點帶面逐步實現鄉村集中和分散醫養全覆蓋,是西華縣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所做的有益探索。
作為試點樣板的田口鄉衛生院智慧醫養中心專門面向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動不便,到醫療機構醫養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簽約服務,組建由鄉衛生院醫生、護士、護工、村醫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簽約老人開展定期查床、治療、護理以及助醫、助餐、助浴、助潔等服務。目前,該醫養中心簽約服務老人已達28504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322人,更多老人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