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中小微企業是活力源泉。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工作要求,積極響應“萬人助萬企”活動的號召,本報特開設《暖企助企 紓困解難》專欄。即日起,本報記者將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通過筆觸與鏡頭,聚焦資金的“及時雨”如何讓企業煥發生機、人力的精準補給怎樣為發展筑牢根基,見證各部門為企業出謀劃策、協調資源的有力舉措。同時,傳遞企業訴求與心聲,展示助企成果與風采,為中小微企業穩健前行吶喊助威,助力其駛向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記者 李艷華/文 劉俊濤/圖
“企業發展得越快,對人才的渴望就越強烈,招工問題是我們的一塊心病。”河南通源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森曾經為此憂心忡忡。關鍵時刻,人社部門積極作為。他們深入企業,細致了解崗位需求,精心籌備舉辦招聘會,成功為企業精準招聘到生產工人、技術工人以及管理人員,有效緩解了企業的用工壓力。
“針對企業用工問題,我們深入調研企業崗位需求,整合各類招聘資源,線上通過淮陽人才就業服務網等平臺精準推送招聘信息,線下堅持每月16日舉辦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淮陽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在招聘上下功夫,我們還注重提升勞動者素質。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培訓課程,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讓企業與求職者實現雙贏。”
在解決用工難題后,企業產能明顯提升。通源管業廠區內,一輛輛滿載產品的貨車整齊排列,即將奔赴各地。張森欣喜地介紹:“今年,我們順利拿下了幾個大型工程項目的管材供應訂單,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持續攀升,為進一步拓展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信部門在企業的發展道路上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企業面對技術改造、產銷對接等需求時,他們迅速行動,深入企業一線解讀政策,協助企業梳理技術改造的思路與方向,并助力企業申報各類項目。“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企業無后顧之憂,專注于自身發展,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淮陽區工信局相關人員表示。
走進通源管業占地9萬平方米的智能化車間,只見工人們正在緊張調試新上的6條生產線設備。“完成技術改造升級并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后,我們每年可節約原材料約1600噸,電力成本降低約15%,產值與產能效率提升約42%。尤其是這6條新生產線投產后,產品銷量有望實現翻倍增長。”張森說,“當時采購這批設備需要資金,在政府組織的銀企對接會上,我只是隨口提了一句,工商銀行淮陽支行便主動與我們對接,僅僅用了5天時間,1000萬元貸款就順利到賬。”
說起企業的發展歷程,張森感慨萬千:“要不是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我們這個企業難以走到今天。”企業創立初期,在淮陽區老城區租用10畝地,僅有一條生產線,產品種類單一,管理模式粗放,缺乏市場競爭力。在全市開展的“萬人助萬企業”活動中,淮陽區委主要領導深入基層調研走訪,詢問張森是否有意愿進駐產業園區發展,張森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強烈渴望。
如今,入駐產業園區后的通源管業占地面積達101畝,不僅擁有智能化車間、研發中心、現代化周轉倉,還成功拓展到23條現代化生產線,在行業內率先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管道生產體系。與此同時,企業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組建專業研發團隊,先后獲得11項核心技術,累計完成15項科技成果,成功申請14項技術專利,并全部應用到產品生產過程中,為公司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2023年,企業先后獲得河南省智能車間、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河南省重質量守信譽聯盟單位等多項稱號。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