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24年四季度“三個一批”重大 項目建設走筆
□記者 王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眺望沙潁河,波光粼粼。依托沙潁河這條“黃金水道”,周口“箱通世界、貨運全球”。
置身河南鋼鐵集團周口基地,機器轟鳴,熱浪灼人,一塊塊燒成橘紅色的厚厚鋼坯,順著運輸滾道,駛向世界唯一一臺5600毫米軋機,變成各種型號的鋼板。在這里生產的鋼板通過沙潁河“黃金水道”運出去,每噸可節省運輸成本70元,“黃金水道”流淌出“黃金效益”。
年末歲尾,寒意漸濃,周口大地項目建設奮戰正酣,始終保持著追趕超越、全力奔跑的“速度”和“熱度”。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有力推動了一批批大項目、新項目、好項目加快建設和投產達效。
河南安鋼周口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周口鋼鐵寬厚板生產建設項目位于沈丘縣,行走在建設現場,仿若走進鋼鐵森林,能感受到流淌在周鋼人血脈里的自立自強。該項目自2023年6月開工建設,今年10月成功熱試運行,創造了此類設備國際最快建設速度的紀錄。
該項目生產線采用的5600毫米和5500毫米雙機架軋機配置,屬于國內寬厚板行業軋機裝備的翹楚,其中5600毫米軋機為全世界最寬軋機,不僅實現了從棒材到板材的突破,而且推動了我市鋼鐵產業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和特鋼轉型升級,助力我市加快打造全國一流板材基地。
技術革新引領產業層級加速躍升,不止體現在周口鋼鐵的產業結構之變、質量之變、動能之變。淮陽區是全國塑料制品生產示范基地,位于該區的河南省銀豐塑料有限公司與北京天罡集團強強聯合,新增全國首臺(套)多層吹膜機組,配建廠區車間高達60米,占地4萬平方米,是行業內高度最高、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廠區車間,推動企業成為全國第三、全省最大的農地膜降解產品生產基地,再度擦亮“淮陽塑料”名片,持續提升“周口品牌”影響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在于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華山一條路”走穩走好。鄲城縣金丹科技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引進萃取離心機、自動控制器等先進儀器設備200多臺,老舊生產線實現全面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領生物發酵行業技術革新,生產的聚合級L-乳酸處在行業價值鏈頂端。扶溝縣冠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通過引進高精度數控加工中心,形成了產品研發、坯件鑄造、機械加工一條龍研發制造體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缸蓋、缸體、底盤件供應福特等知名車企,成為汽車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川匯區美昊環保科技公司,通過引進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生產的專用中空玻璃、高端超白鋼化夾膠玻璃等產品,廣泛應用于私人家裝定制,實現了附加值的提升。
掌握核心科技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各縣(市、區)圍繞特色產業和“鏈上”企業,把科技元素具體融入一個個新項目,推動主導產業實現“鏈式”突破、集群提升。西華縣耕德電子擁有國家認可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20多項核心技術,新投產的智能穿戴電子產品生產線,技術工藝、產品質量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項城市樂普藥業牽頭組建了河南省化學藥物產業研究院和張知彬院士工作站,新投產的多肽類似藥項目生產的“司美格魯肽”,已獲三期臨床批件,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獲批企業,實現我市生物制劑零的突破。
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讓傳統產業“發新枝”,讓新興產業“生強枝”,推動要素向園區集約、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著力構建具有周口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各縣(市、區)堅持以開發區為主陣地,以“區中園”建設為主抓手,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現了以政府投資撬動放大社會資本,吸引更多民間投資。比如,太康縣依托南通家紡科技產業園,定向精準招引鑫藝泰紡織、大至服飾等企業入駐園區,推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鏈條體系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構建紡織業產業鏈生態圈,打造“中國棉紡織名城”的縣域品牌。臨港開發區搶抓生物化工園區獲批的機遇,以生物經濟產業園為載體,引進了鑫豐生物等項目,生物經濟加快起勢。
園區發展氣勢如虹、工業項目加快推進、特色產業遍地開花、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周口各行各業奮力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火熱圖景。事實上,這種加速競跑的節拍,貫穿于2024年周口經濟發展的始終——思想上“繃緊弦”,行動上“拉滿弓”,全市產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持續提升。
如今,周口正在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遠方,滿弓蓄力,奮勇前行,以沖鋒沖刺的攻堅姿態,決戰四季度、奪取全年勝。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