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周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記者 王艷 王晨 喬小納
時間無言,實干有聲。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能快則快、奮發有為,錨定“兩個確保”,加快實施“十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十大建設”,以“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以“五個清單”抓項目,以農業強市“七個專項行動”強基礎,經濟發展呈現進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1月至11月,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前列。經濟指標增長的背后,是發展勢能的積蓄,更是發展信心的傳遞。看質,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看勢,后發優勢不斷彰顯;看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久久為功、穩中蓄勢,周口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保持定力 發展更有力度
作為經濟大市,周口如何以更好成績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交出一份勇挑大梁的過硬答卷?
人一之,我十之;一天當作兩天用。從年頭到歲尾,周口始終保持競進狀態、拼搶姿態,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
市委定期召開重點工作推進會,錨定全年目標任務,強調度、趕進度,明方向、劃重點,壓責任、促落實,逐縣逐項把脈問診,針對短板精準施策,不斷開創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各縣(市、區)比學趕超、加壓奮進,鍛長板、補短板,各部門同頻共振,解難題、強保障,突出挖潛增效,堅持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奮力奪取“全年紅”。
行動快、發力準、出招實。全市上下奮力拼搏、真抓實干,不斷夯實“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動能,拼出一條堅韌向上的增長線。
——看存量,“穩”字當頭。
農業穩定向好。今年周口全年糧食總產量超183億斤,穩居全省第一位。以農業強市“七個專項行動”為抓手,緊盯“十五個具體目標”,周口農業發展動力更足。前三季度全市農業總產值1047.45億元,同比增長4.2%,居全省第一位。
工業持續增長。隨著“萬人助萬企”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市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近八成行業呈現增長趨勢。1月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高于全省2.0個百分點。
服務業提質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43.6%。我市把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消費新業態作為發力點,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見效,消費潛力不斷釋放。1月至11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4.71億元,同比增長6.6%,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
——看增量,“進”上發力。
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滾動實施“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緊盯“五個清單”,抓好竣工要增量,抓好在建要潛力,抓好智改要效益,緊盯招商厚基礎,抓好入庫固根本,梯次培育增實效,以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推動經濟發展增勢增能。
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我市深化拓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深入推進惠企政策落實落地,努力讓企業投資放心、經營安心、辦事順心。以打造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為抓手,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我市制定出臺《周口市營商環境大提升行動方案》,完善提升政務服務平臺功能,行政類許可事項時限壓縮85%,促進項目快落地、快建設、早投產。
1月至11月,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8%,高于全省1.9個百分點。重大項目拉動有力,全市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增長16.8%。
作為河南省第一個按百萬級專用集裝箱碼頭定位的高標準港口項目,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淮陽區聚焦新材料應用及新品種研發,推動鴻泰科技新材料、河南福淮年產2萬噸光伏級石英砂等項目建設,在新材料產業上開辟了新賽道;周口耕德電子全產業鏈年產3000萬支(智能穿戴)電子產品、耕億達年產6000萬支智能零部件等項目建成投產;樂普藥業新上生物制劑生產線、醫療器械生產線、醫美產品生產線,澎湃生物醫藥產業新動能;被稱為“世界軋機之王”的5.6米軋機成功熱試,周鋼寬厚板項目建成投產,為我市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鋼和電磁新材料生產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撐……一個個項目拔節生長,給周口經濟帶來蓬勃向上的動力和活力。
創新引領 發展更有活力
一粒小麥有多少種可能性?在周口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尋求新的答案。
一件衣服能有多少“科技范兒”?在商水,抗菌紗線、石墨烯面料……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個電子結構件的精度可以達到多少?在沈丘,凱旺電子生產的新產品精度可以達到0.001毫米。
從“新”出發,向“新”而行,如今在周口,處處可以感受到抓創新的濃厚氛圍。
謀創新,不但要有獨樹一幟的想法,更要有行之有效的辦法。
聚焦“三年達標、五年創成”目標,我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積極申創國家級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高效推進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
我市加快推進伏羲實驗室、黃準麥作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11月27日,伏羲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市創新體系建設邁出重要一步。該實驗室是我市依托周口師范學院和復旦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王建新科研團隊組建的公共實驗平臺,是我市全力競逐生物醫藥產業“新藍海”的關鍵引擎。
以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各縣(市、區)聚焦科技研發、孵化轉化、配套服務等,加快構建全產業、多層次、全領域的創新體系。11個開發區創新中心建成運營,累計在孵企業361家,入駐創新團隊226個。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今年我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8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42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81.7%。我市持續引導企業通過“智改數轉”做大做強,制造業智能化改造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以來,我市推進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340個,培育省級智能車間(工廠)19家,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5家,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覆蓋率達80%以上。
科技創新的力量正在周口不斷發展萌芽、長出新葉,成為建設現代化周口的最強引擎。
聚焦產業 發展更有底氣
鍛造產業“硬脊梁”,夯實發展“硬支撐”。
我市聚焦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深入落實工業項目“五個五”工作機制,奮力推動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十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發展壯大,積極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各縣(市、區)立足產業基礎和優勢,持續聚焦聚力主導產業,育龍頭、強鏈條、建集群,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
穩住工業基本盤,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我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作為一家老牌食品生產企業,沈丘縣金絲猴食品的自動化生產線幾乎覆蓋了所有車間,僅面包和蛋糕兩條生產線的日生產能力,就從原來的每天6噸提升至11噸,生產能力提高83%以上。
鹿邑縣澄明食品通過在生產線導入數字智能技術,以數字化驅動,開啟C2F、B2F智能個性定制化生產,鍛造產業新“食”力。
商水縣盛泰紡織制衣車間利用自主研發的SPS智能排單系統、智能立庫系統等,使品牌方、供應鏈工廠共享實時數據,同時上馬電子束紗線接枝抗菌生產線,彰顯了“老”紡織的“新”力量。
穩住工業基本盤,新興產業聚鏈成群——
數據顯示,今年舉行的4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中,先進制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是“主角”。 1月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0.8%、15.0%、11.8%。
著眼于“聚”,我市發揮耕德電子、凱旺電子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精準繪制全市智能零部件、線纜組件重點產業鏈圖譜,推動產業鏈式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逐漸積厚成勢。
立足于“高”,我市加快推動生物醫藥、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著力打造生物經濟發展新高地。以建設生物化工園區為抓手,全力打造優勢明顯的生物醫藥研發基地、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鄲城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項城化學藥品及原料藥產業集群;以金丹科技為龍頭,以鄲城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為核心區,周口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強力起勢。
聚焦先進制造業,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我市努力在產業大變局中加速崛起,向工業強市目標奮力邁進。
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新的一年,奮進的周口必定乘勢而上,拼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業績!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