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劉飛
12月19日一大早,寒氣襲人。
太陽剛露出頭,吳玉英就喊上妹妹吳金英,騎上電動車到鎮上的瑞祥發制品公司上班。
吳玉英是商水縣練集鎮曲三所樓村村民,今年60歲,比吳金英大一歲。因為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務工,閑不住的老姐妹一商量,便一起報名參加了鎮里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班。通過培訓,二人很快學會了毛發制品加工技術。
“在家門口就業,每月能賺4000多元,也不耽誤干農活。”吳玉英樂呵呵地說,“只要努力干,致富底氣足。”
“以前,我總覺得忙完自家農活,就只能在家做家務,如今,既能在家門口賺到錢,又能照顧家中老小。比起外出務工,心里多了一份踏實,家庭還多了一份收入。”吳金英笑瞇瞇地說。
商水縣是農業大縣,為著力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和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該縣積極拓寬創業就業渠道,幫助她們就近就業,讓留守婦女管好留守娃,照顧好留守老人。
在練集鎮河沿村,“電商達人”王霞正在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這款捕魚籠,開口有鐵墜兒,下沉比較快,黃鱔及各種雜魚都可以捕到籠子里……”今年31歲的王霞從事電商直播已經4個年頭了,擁有粉絲8萬余人,每年靠電商直播就能輕松收入20多萬元。冬季是漁網銷售淡季,王霞又直播銷售起村民們加工的電動車擋風被、勞保手套等,直接帶動相關產品銷量倍增。
據了解,僅練集鎮開設網店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就有109個,主要以銷售漁網、變蛋等產品為主,年銷售額約3.5億元。
“就業是民生之本。”商水縣人社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商水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0萬人,縣內務工人員5萬多人,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婦女同樣有務工需求,縣人社局通過搭建就業平臺、加強技能培訓等措施,保障她們在“家門口”就業。
發展草莓、羊肚菌等采摘經濟,落實返鄉創業政策幫助回鄉人員創辦小微企業,通過擅長漁網編織、毛發加工、玩具制作的“巧媳婦”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厚植就業沃土,創造就業崗位,商水縣不遺余力。
雖時值冬日,但冬閑人不閑。商水縣廣大群眾注定是忙碌的、充實的、幸福的!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