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省市貫徹落實一脈相承,特別是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市)、人才強省(市)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展現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創新這一“關鍵變量”的高度重視。
鄲城縣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持續實施“十大戰略”、統籌推進“十大建設”,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縣委、縣政府牽頭成立了智能化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形成了工作合力,高標準實施智能工廠、車間獎補政策。2024年,全縣共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51個,總投資5.48億元,獲批省級智能車間6個、省級智能工廠2家、省級智能應用場景2家、智能制造標桿培育企業1家。智能化改造讓眾企業實現了產能升級、質量升級、效益升級,跑出了‘加速度’。”鄲城縣科工局局長黃磊欣慰地說。
記者以科技為向導,走訪鄲城縣眾企業發現,金丹科技智能化改造年產5萬噸L乳酸擴改項目即將投入使用,MVR蒸發設備已投入使用。年產6萬噸PBAT可降解聚酯材料擴改項目,采用行業頂尖技術,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分別達95%和90%。巨鑫生物合成藥物中間體生產智能工廠設備更新項目配套管廊和智能控制中心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惠時新材料年產3萬噸水性可降解油墨技改項目已試產……鄲城縣發揮科技創新的根本支撐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以無所不在的滲透性、擴散性、帶動性,廣泛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催生了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回眸科技工作成效,可圈可點。鄲城縣加強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2024年培育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7家,已全部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工作,目前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數量45家,在全市名列前茅。成功備案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6家,全市領先,為培育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打下堅實基礎。完成省級科技服務綜合體事項80件,位居全市第一位,完成技術合同登記86份,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08億元,位居全市第二位,超額完成市定目標任務。
聚焦工業增長攻堅,碩果累累。2024年,鄲城縣把穩增長作為工業頭等大事,致力推動工業當好穩住經濟大盤的“壓艙石”,著力提振工業運行,2024年全縣正常運營規上工業企業195家,開展研發活動規上企業177家,研發活動覆蓋率90.77%,位居全市第二位。指導企業實施研發項目216項,研發投入達4.28億元。
國家、省科技項目順利實施。鄲城縣獲批省產業研發聯合基金重大專項1項、省重點研發專項3項,落實項目資金1190萬元。成功申報省鄉村振興科技計劃項目2項,落實到位資金100萬元。申報2024年度省產業研發聯合項目12項,其中,重點項目7項,一般項目5項。通過項目實施有力推動企業創新,開發新產品8個、授權發明專利4件,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3億元。
聚力科創平臺建設,富有成效。2024年,鄲城縣備案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6個、認定推廣選育鄭麥為主導的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個。以上海迪冉鄲城制藥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聯合鄭州大學共建生物醫藥中原學者工作站,引進了中原學者1人、醫學博士8人,共同推進新藥研制和臨床應用,為國內呼吸類醫藥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鄲城縣以產學研深度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大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力度,新增研發活動企業21家,實施研發項目30個,申請專利15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8項,引導投入研發費用3500余萬元,為全縣企業創新發展激發新的活力。
“展望新征程,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全面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建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鄲城實踐貢獻科技力量。”黃磊說。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