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匯區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擊鼓催征鼓干勁,奮楫揚帆啟新程。
2024年12月3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周口市川匯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一聲聲“動員令”、一張張“作戰圖”、一項項“任務書”,更加堅定了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決心,激揚起全區上下干事創業謀發展的澎湃動力。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形勢、不斷變化的挑戰,川匯區錨定“兩個確保”,加快實施“十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兩端”發力,以“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五個清單”抓項目、“七個專項行動”強基礎,經濟運行穩進向好,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黨的建設持續加強,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了進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一區四高五個川匯”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展望2025年,川匯區將突出“七個持續”,深化“十個聚力”,堅定不移推進六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搶勁頭和競進狀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川匯絢麗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周口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 經濟運行進中向好 川匯家底更加厚實
1月至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高于全市3.5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高于全市0.8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二。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1%,對全市的貢獻率由去年的43%提升至48.5%。
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7%,全市排名第三。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2%,全市排名第一。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全市前列。
二 主導產業增量提質 發展后勁持續積累
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綠色建材三大主導產業齊驅并進。
前11個月,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收48.9億元,增長138%。
數字經濟產業實現營收106億元,增長30.8%。今年7月,周口數字產業園被評為省級工業設計產業園區。
綠色建材產業規模突破160億元,今年6月,被認定為河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三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新質力量群體擴大
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眾創空間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復審8家,累計達51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家,累計達15家;創新中心新引進創新企業35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92.6%;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6%。2024年11月,周口高新區被認定為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四 城區經濟更加繁榮 區域消費中心建設更具特色
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雜技大聯歡,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獲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全年先后舉辦“三川十館”春會、夏集、秋賞、冬市系列活動,豐富關帝廟歷史街區、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荷花渡商業街區等處文旅業態,中秋、國慶期間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48.4%、62.2%。
全年累計舉辦車房聯展、家電家居展銷、婚慶博覽會等促消費活動73場次,拉動消費16.7億元。
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累計成交3.58萬單,拉動消費突破10億元,補貼金額超9000萬元,申請數量和補貼金額持續保持全市“雙第一”。
五 城鄉融合深入推進 公共服務更加均衡
緊盯“七個專項行動”,聚焦產業園提升,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新建分揀中心、保溫庫、蔬菜大棚等設施,申報創建流沙河、江鴻、林下經濟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西張樓大蒜、李埠口禽業等8個區級產業園,聯結農戶5832戶,帶動戶均增收3.3萬元、村集體收入320萬元。
改造提升22個村級物流服務點,實現村級快遞點全覆蓋。
農村370個標準化衛生室全部達到“三分離”標準,185個醫保定點村衛生室實現統籌結算,標準化公有產權村衛生室覆蓋率達100%。
50人以下教學點撤并全面完成。
環衛保潔實現城鄉一體化,年度28個黑臭水體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新挖溝渠6.5萬米,疏浚溝渠10萬余米,打通堵點235處,實現溝相連、渠相通。
六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生活品質有效提升
省、市民生實事涉及川匯區的10項任務、24項指標全部完成,其中19項指標超額完成。
川匯區10項民生實事年度任務全部完成,8條斷頭路打通,8條支路建成,6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家中醫館建成投用,區中心敬老院即將投用。
“三區”(小區、街區、片區)同改和“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經驗登上2024年2月24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社會反響強烈。完成新民街、關帝廟、中州三大片區改造。
七 風險矛盾及時化解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有效化解征遷安置遺留問題。
有效管控債務風險。
加強“三聯三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持續深化“三零”平安創建,全年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4%,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14.8%,連續保持707天命案零發生;持續開展信訪積案清零行動,成功化解10年以上信訪積案17起,赴京訪、到省訪同比分別下降41.5%、63.4%;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有效防范應對2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和6輪強降雨過程,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