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記者 金月全
通訊員 宋福星 文/圖
2024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扶溝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總結2024年扶溝縣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號召全縣上下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有力的舉措,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善作善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扶溝實踐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回望剛剛過去的 2024 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以“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以“五個清單”抓項目,全力以赴擴投資、穩增長、興產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全縣上下要堅持以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必須統籌”為根本遵循,落實省委“五個協同推進”、市委“五個堅持”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堅持能快則快、能早則早,堅持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堅持協同發展、抓住關鍵,堅持防化風險、守牢底線,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全過程。
2025年扶溝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持續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統籌推進“十大建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落實“穩住樓市股市”措施,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扶溝實踐新篇章。
回眸2024年
經濟發展質效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4.53億元,同比增長7.6%,居全市第三位;2024年1月至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52億元,同比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9.7億元,同比增長6.4%,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態勢。
引導企業投入研發經費1.8億元,實施研發項目121個,全年研發經費同比增長28%,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87.3%;實施總投資7.8億元的44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80家、創新型企業11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雙創”中心高效運轉,入駐科創單元55家,培育科創人才150余人,成立南京、上海、廈門3個駐外人才工作站。
大力開展大員招商、鏈式招商、以商招商、股權投資招商,縣黨政班子成員及四個招商小分隊外出招商56次,招引項目32個,協議總投資121.38億元, 。
78個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01.3億元,26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2.2億元。實施總投資1.2億元的設備更新項目2個。實施專項債券項目14個,爭取資金6.7億元。實施“三個一批”項目67個,累計完成投資247.3億元,履約率、開工率、投產率均達100%。
總投資21億元的超輕汽車輪轂產業園、總投資6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密封制品等項目簽約落地,理工力強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加工中心等項目加速建設。嘉輝印染二期、華和紡織、蘇友紡織等項目投產達效,中增家紡產業園、紡織科技產業園即將竣工,博發紡織、天梭紡織等項目火熱建設,水天服裝成為海瀾之家河南最大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全縣“紡紗、織造、染整、家紡、成衣”全產業鏈初步形成。新增設施蔬菜4000畝;打造辣椒、西瓜、韭菜、西藍花、青茄、葡萄、獼猴桃等豫農優品7個,“扶溝青茄”“扶溝獼猴桃”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國有影響的全生態蔬菜之都效應凸顯。
開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促銷活動16場,發放補貼資金1293.44萬元,帶動實現銷售額7774.13萬元。大力發展文旅、物流產業。
農業強縣建設穩步推進
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9.7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5%。104萬畝夏糧、78.6萬畝秋糧喜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0億斤,糧食生產呈現出穩定增長勢頭。
疏浚治理國有河道9條、干渠11條、支渠88條,總長度1057公里,維修重建引排水閘91座、生產橋104座,全面打通水系“主動脈”、暢通“微循環”。
創建省、市、縣三級農業產業園77個,所有鄉鎮實現多個市級、縣級產業園全覆蓋;發展露地蔬菜34萬畝、設施蔬菜18萬畝、優質花生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規模養殖場231家,帶動就業15萬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134萬元,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引領農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新識別納入監測對象56戶208人,消除風險66戶223人;整合涉農資金1.58億元,實施項目20個,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配備垃圾箱2.4萬余個、垃圾壓縮車84輛,日產日清垃圾300余噸;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堆6.2萬處;打造小游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及停車場1936個;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13個,鋪設污水管網24.4公里,累計完成戶廁改造6.4萬戶。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桐丘南路、花園南路等完成渠化改造,雕亭路東延、鴻昌大道西延、文明路等建成通車,文化路東段、洧水路、帛亭路中段等改造提升,扶亭路、經三路、鐵東路等加緊施工;城區亮化工程全面竣工亮燈;第一污水處理廠二期投入運營、第二污水處理廠完成改造升級;體育館、游泳館建成投用。
實施第二實驗中學、第二實驗小學等新改擴建項目;推廣集團化辦學模式,94所義務教育學校通過標準化驗收,54所小規模學校及教學點完成撤并;建成“桐禾智慧教育平臺”,成立全省首家縣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院;高招再創輝煌,清華北大錄取8人,人大、復旦等十大名校錄取46人;中招領跑搶先,高出全市12個百分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通過省級評估驗收。
縣人民醫院創成三級綜合醫院,縣中醫院創成二級甲等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創成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實現常見病診療服務全覆蓋。
新增技能人才1.07萬人,發放創業貸款5811萬元,帶動就業1550人;新增城鎮就業606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59人;電子社保卡簽發覆蓋率達82.19%。
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空氣質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實現優良天數236天。
展望2025年
堅持總要求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堅持能快則快、能早則早;堅持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堅持協同發展、抓住關鍵;堅持防化風險、守牢底線。
堅持“拼搏競進”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圍繞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持續深入實施“十大戰略”,以“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以“五個清單”抓項目,以“七個專項行動”強基礎,接續發力、拼搏競進、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變化、新成效、新突破。
在提高創新能力上拼搏競進,激活創新主體,建強創新平臺,引育創新人才,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加快項目建設上拼搏競進,搶抓政策機遇,再造招商優勢,加快項目建設,全面掀起建設熱潮。
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拼搏競進,聚焦汽車零部件產業搶賽道、紡織印染產業提質效、蔬菜產業強鏈條,構建獨具扶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農業強縣建設上拼搏競進,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盯“十五個目標”,深入開展“七個專項行動”,加速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在城鄉融合發展上拼搏競進,堅持規劃引領,提升城市品質,強化城市治理,統籌城鎮建設,拓展消費空間,加快構建縣域經濟體系。
在增進民生福祉上拼搏競進,擴大穩崗就業,強化住房保障,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拼搏競進,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地方金融改革。
在統籌發展安全上拼搏競進,強化政治安全,抓牢安全生產,加強基層治理,健全應急體系,兜牢“三保”底線。
做到“六力”
全力拼經濟穩增長,聚力做強產業支撐,傾力抓實“三農”工作,量力補齊城鄉短板,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盡力保障基本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