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韓志剛 通訊員 胡艷梅) “現在的政策真好,小病不用出村、報銷不用跑路。要擱以前,有個頭疼腦熱的,還得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才能享受醫保待遇。”在川匯區小橋街道三里莊行政村劉立東衛生室,正在接受治療的李玉美老人對記者說,她就是在這里看的病拿的藥,花費30.24元,醫保報銷16.57元,省錢又方便。
打通百姓看病就醫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層醫療改革的重要一環。“我們堅持夯實基礎,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村級衛生室的網底功能,確保370家標準化村(社區)衛生室全部達到‘三分離’標準,均可規范開展4類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實現了村級醫保結算、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國家衛生系統互聯互通。”川匯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楊曉靜說,截至目前,全區30個行政村標準化公有產權衛生室覆蓋率達100%,185個醫保定點村衛生室全部開展了醫保門診統籌結算。
近年來,川匯區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以開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為抓手,不斷夯實區、街道、村(社區)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群眾的幸福感、健康感、獲得感不斷加強。
做大做強區級醫院。總投資10億元的周口市人民醫院門急診醫技綜合樓項目、區中醫院項目、區婦幼保健院項目加快推進。周口市人民醫院成功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正全力以赴推進創“三甲”工作,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周口市人民醫院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立協作醫院關系,成立博士工作站2 個、全國名老中醫工作站3個、省級診療分中心3個,雙向轉診、專家聯合緊急會診、遠程醫療中心覆蓋全區34家民營、社區醫療機構,方便群眾就醫。
持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該區新建城南、城北、華耀城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級醫院對口支援薄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婦產科、中醫科等科室的服務能力;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確保所有社區服務中心均達到能力建設基本標準。
提升公共衛生保障能力。以區疾控中心為牽頭單位,該區成立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整合疾控、婦幼、衛生監督等部門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建立例會制度,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該區還全面強化重點傳染病防控,加強重大慢性疾病早篩早診早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建設,持續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和省級慢病防控示范區建設成果。全區共有家庭醫生簽約團隊154個,簽約率83.44%,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
深化緊密型醫共體改革。該區成立城市醫院健康服務集團,由周口市人民醫院牽頭,以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21所民營醫院為網點,涵蓋全科醫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康復醫學等多個醫療領域,推行“兩下沉、雙提升”工程,形成區街一體、互聯互通、有序競爭、分級診療的發展格局。2024年,全區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區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區”。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