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人們對團圓和幸福的美好向往。今年春節,多地紛紛表態節儉辦春節,在營造濃厚節日氛圍的同時,積極踐行綠色節約理念。
近年來,越來越沒有年味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同感受。為了尋回年味,各地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春活動時,非常重視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地方過于注重形式上的熱鬧與排場,忽視了春節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傳承,存在跑偏走樣現象。
年味要有,溫馨和諧要有,但是鋪張浪費不該有。精選位置懸掛少量燈籠、選用高效低能耗照明設備、利用廢舊材料打造新春景點……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傳遞了一種積極的社會信號:年味非錢味,節儉并不意味著缺乏歡樂,反而能讓過節更加環保節能。
節儉辦春節,不是對年味的沖淡,也不是對過年儀式感的削弱,而是對以往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的糾正。寫春聯、包餃子等傳統習俗,不需要高昂的花費,就能讓人們感受到年味的存在。可以借助線上拜年、電子年貨等新穎形式,讓更多人參與其中,進一步增強節日氛圍。要加大對舞龍舞獅、扭秧歌等傳統民俗文化的弘揚力度,喚起人們對春節的美好記憶。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