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文
通訊員 張東亮/圖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豫東平原廣袤的田野上一片生機勃勃。黃泛區農場10萬畝優質小麥種子田,陸續進入返青拔節期,迎來了水肥需求高峰期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期。農技人員忙碌穿梭于田間,無人機在空中盤旋監測墑情、苗情,北斗導航系統精準調度農機作業,一幅科技春管的生動圖景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據了解,目前黃泛區農場的小麥長勢好。苗情雖好,但不能掉以輕心。農技人員提示,去年冬季期間周口降水分布不均,部分麥田墑情較差,有干旱風險,要在春季及時開展灌溉,還有一些小麥有旺長趨勢。
面對今年小麥苗情旺長、旱情、病蟲風險并存的特點,黃泛區農場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因地、因苗加強春季田管。依托大數據平臺,組織農技專家分區域、分類型制定管理方案。對旺長麥田,采取鎮壓、深中耕與化學防控相結合,抑制無效分蘗;對弱苗田塊,優先追施肥料,使麥苗促弱轉壯,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和分蘗滋生;對墑情不足區域,及時組織灌水,實現 “小水勤灌、節水增效”。
科技的力量還體現在數智賦能方面。黃泛區農場持續深化 “數智農業” 實踐,建成 “天—空—地” 一體化監測網絡。眾多視頻監測站實時傳輸田間畫面,氣象站精準預警 “倒春寒” 風險,每周通過衛星遙感和多光譜監測開展苗情掃描,并結合相關智慧農業平臺,實現病蟲害診斷與防控指令一鍵下發,農事信息集中匯總。此外,大量加裝北斗導航的農機連續作業,確保鎮壓、追肥、化控等環節高效精準。通過科技賦能,春管效率大大提升,智慧農業成為黃泛區農場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在病蟲害防治上,黃泛區農場堅持 “預防為主、統防統治” 八字方針。依托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病蟲草害監測預警機制,對紋枯病、莖基腐病等重大病蟲害實施早期藥劑防控。
為了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農戶,黃泛區農場還通過 “農墾社會化服務 + 地方” 等行動,將成熟的農業技術向周邊市縣推廣,在多地流轉土地,為農戶提供托管服務,帶動農民實現糧食增產。現已在南陽、駐馬店、鶴壁、許昌等市,流轉種植土地近100萬畝。
春管正當時,豐收尤可期。在科技的助力下,黃泛區農場正以實干與創新,奮力書寫新時代的 “豐收答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確保每一畝麥田都能管到位、防得住、收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