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 通訊員 夏振華
2月26日中午,在西華縣奉母鎮七二村鄉村大食堂,一籠籠肉包子端上桌,四五十位老人紛紛拿起包子,吃得津津有味。“我們鎮孝老敬老的氛圍濃得很。老人不僅可以在鄉村大食堂免費吃飯,還能參與村里的工作,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奉母鎮鎮長崔永振笑著說。
奉母鎮歷史底蘊深厚,孝賢文化源遠流長。據《西華縣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小李村李氏兄弟爭相贍養母親。一日,弟弟趁哥哥一家下地勞作,將母親從哥哥家背走。哥哥得知后,一路追趕,將母親奪回,弟弟只好含淚告別。后人感懷兄弟二人的孝心,將小李村更名為“奪母城”,后定名為“奉母城”。這份孝道影響了奉母鎮一代又一代人。
受傳統文化浸潤,奉母鎮處處涌動著盡孝熱潮。50歲的何艷蝶家中四世同堂,其80歲的婆婆精神矍鑠。平日里,何艷蝶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婆婆腿疼,她總是貼心地幫婆婆捶腿。“我就盼著婆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何艷蝶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奉母鎮家家戶戶對孝道的堅守。
奉母鎮以孝賢立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從挖掘孝賢文化入手,在全鎮范圍內廣泛開展“五好家庭”評選等活動,積極選樹新時代孝老愛親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制訂《奉母鎮孝賢文化活動實施方案》,將孝賢文化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全鎮35個村創新推行“聯戶盡孝”模式,組建關愛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隊伍,幫助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針對留守老人就餐難的問題,奉母鎮在各村規劃建設鄉村大食堂,目前已有 3 個鄉村大食堂投入運營。七二村的鄉村大食堂2020 年 10 月試運營后,為孤寡老人、殘疾群眾及留守老人免費提供三餐。
不少老人在享受到鄉村大食堂帶來的便利后,主動要求為村里的公益事業出力。七二村根據老人的特長,將他們編入生產隊、副業隊、衛生隊等志愿服務隊,分別負責集體自留地生產、村容村貌管理等工作。老人在發揮余熱的同時,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崔永振表示,未來,奉母鎮將持續通過政策引導,讓“孝”成為每一位村民的自覺行動和生活習慣,綜合運用集中供養、社會托養、居村聯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居家養老等多種方式,全方位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讓奉母鎮的孝賢之風越吹越盛,溫暖每一位老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