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 田亞楠 文/圖
早春時節,走進西華經開區,耕德電子四期項目工地上,數臺塔吊揮動“鋼鐵臂膀”,與8公里外周口西華通用機場起降的無人機遙相呼應。這片總面積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上演著一場關于營商環境的深度變革。
“從簽約到投產不足百天,這樣的速度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經開效率’。”安徽瀟鋮智能科技負責人感慨道。這得益于西華經開區獨創的“雙軌并行”服務機制——管委會統籌規劃、平臺公司專業運營的協同模式。當企業遇到用地審批難題時,平臺公司以市場化手段盤活80畝存量用地;當項目需要配套資金時,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基金及時注入3.2億元資本“活水”。
近年來,西華經開區始終牢固樹立服務理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助企發展當好“店小二”。在西華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LED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清單”,42項服務事項實現“一窗通辦”。獲批高新技術企業的昊澤塑膠項目負責人,對此深有體會:“從初創期的租金補貼、成長期的研發補助,到成熟期的上市輔導,每個階段都有政策‘禮包’。”
這種服務理念已滲透到每個細節,建設中的工業鄰里中心項目,配備雙語幼兒園、24小時智慧書吧;賈魯河濕地公園猶如生態綠肺,將自然意趣融入產業園區肌理;員工宿舍配置了娛樂消費場所,讓2萬名產業工人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溫暖。
站在未來先導區的規劃沙盤前,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的藍圖徐徐展開。這里將打造“5G + 工業互聯網”標桿,讓每臺設備都成為數據節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的設計稿上,產學研對接的場景躍然紙上。而低空經濟產業園的跑道上,培訓飛機正滑向藍天,預示著 “空中經濟走廊”的無限可能。隨著省級高新區創建進入沖刺階段,西華經開區正以營商環境“軟實力”鑄就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當“創新雨林”浸潤產業根系,當“鏈式服務”滋養企業成長,當“政企同心”破除發展桎梏,西華經開區用十年磨一劍的匠心,雕琢出中部縣域經濟的營商范本。2024年1至9月,園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9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1.6%,“近悅遠來”的營商生態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