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集鎮:
本報訊 (記者 高洪馳 通訊員 王磊) 2024年以來,沈丘縣白集鎮以人大代表聯絡站為陣地,充分發揮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用“小站點”架起民意連心橋,以“大作為”履職盡責顯擔當。
“零距離”傾聽民意,暢通訴求渠道。該鎮創新建立人大“定期接待+動態走訪”機制,把每周二設為“代表接待日”,安排2名代表駐站,面對面傾聽群眾關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同時,該鎮結合代表聯系選民網格化工作,組織代表深入田間地頭、企業開展走訪調研,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問需”。
“清單化”破解難題,推動成果轉化。人大代表聯絡站對群眾反映的農田灌溉機井損壞、留守老人就醫不便等問題,實行“分類建檔、分級交辦、跟蹤問效”閉環管理機制,聯合農業、衛生等部門開展專項督辦,清單化破解。村民們感慨地說:“代表們把咱們的事當自家事辦,種地看病都方便了,日子越過越踏實!”
“常態化”提升能力,激發履職活力。白集鎮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履職平臺,結合“四學”“六個一”等活動,定期組織代表學習人大制度理論,提升履職能力。
“下沉式”為民解憂,展現人大擔當。白集鎮人大積極踐行“下沉式”為民解憂理念,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縣人大代表、白集鎮劉樓村黨支部書記閆青春在走訪中發現農村電商人才短缺問題后,多次邀請對電商行業較為熟悉的村民閆文磊夫婦返鄉創業,對群眾開展電商直播培訓。如今,劉樓村群眾通過淘寶、快手、抖音等平臺銷售手工醬豆、雞內金焦饃等產品,每年增收近百萬元。
白集鎮黨委書記高光表示,白集鎮將持續深化人大代表聯絡站提質增效行動,重點圍繞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開展聯動監督,推動代表履職從“進站”向“進家”、從“見面”向“見效”升級,真正把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成代表履職的“加油站”、民心工程的“催化劑”。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