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金月全)4月9日,扶溝縣汴崗鎮水泉行政村迎來實行集體經濟“大田托管”經營以來的首次分紅。35名村民早早來到該村綜合服務中心,圍聚在一起,開心地聊著家里的收成。
“羅欣動,土地分紅金150元。”在分紅大會現場,現金紅包整齊擺放在桌子上,伴隨著該村黨支部書記宋軍黨的吆喝聲,村民們一個個喜笑顏開地走上前來,領走了屬于自己的第一筆分紅款。今年63歲的村民羅欣動在等待分紅時,悄悄算起了收入賬。“俺家3畝土地交給村里托管,大致算了一下,土地流轉金3000元,還有一年兩次分紅,也不耽誤我和老伴兒外出務工掙錢,這一年下來收入高了,人反而比以前清閑了。”羅欣動笑著說。
來現場的不僅有領取分紅金的村民,還有趕來“看熱鬧”的街坊四鄰。“看到他們領錢,說不羨慕是假的!去年6月起,俺村開始推行‘大田托管’,現在看確實不錯!”68歲的村民宋大爺說,“祖祖輩輩種地都是靠天吃飯,沒想到還能這樣搞農業生產。今年麥收后,俺也準備把手里的三四畝連片土地交給村里托管,到明年這時候,俺也能參加分紅。”
“這次150畝土地參與分紅,給35戶農戶分了7360元錢。別管每戶分到多少錢,這是給老百姓的一個承諾!”宋軍黨告訴記者,所謂集體經濟“大田托管”,是為解決老年人種地難、科學種田技術推廣難、規模化經營難、畝產收入提高難等問題,從去年6月開始探索,由水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對土地進行托管經營,統一耕、種、防、收、售,農民當上“甩手掌柜”。截至目前,該村共150余畝土地實施“大田托管”。
依托“大田托管”,水泉行政村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土地權屬、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做到良田高產高效。就村集體而言,實現可持續穩定收益,破解自身無產業、無資金困境,開辟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就農戶而言,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既能先期獲得土地流轉金,又能獲得二次分紅,還能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獲得“務工收益”,實現了農民“離地不離鄉、離鄉不愁地、不種保收益”。
“大田托管”,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生機,不僅解決了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讓農民的土地有人能種,不用承擔種植風險,收入更加多樣化。”扶溝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按照穩妥有序、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推廣集體經濟“大田托管”模式,持續發揮村集體組織協調作用,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將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連片規模經營,讓更多村民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