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第07版:文化周口·連載 PDF版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本期撰稿人: 宋丹丹 老子學院(研究院)研究員

傳承優秀文化,解讀歷史經典,開啟智慧之光。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原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經》里關于論述戰爭、軍事問題的章節不多,有之前的第三十、三十一章,還有今天要講述的第四十六章和后面的第六十八、六十九章。老子首次提到反戰思想是在第三十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在第三十一章里老子講得更加直白和沉痛,他告誡君主“兵者不祥之器”,縱使為了除暴救民“不得已”而用兵,也應該“恬淡為上”,主張“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由此可以看到老子的悲憫之心。在這一章中,老子繼續批評戰爭,他以馬匹的用途,作為衡量天下“有道”或是“無道”的重要標準。我們首先解釋一下“走馬以糞”的含義,“走馬”指用于行軍打仗的戰馬;“糞”字,在古代有耕種的意思。一個“有道”的世界,應該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在戰爭中馳騁的戰馬被遣回耕種田地,用于農事上而非戰事上,這樣的社會狀況是國泰民安、和平安寧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而在一個“無道”的混亂世界,戰爭頻繁,戰馬就會被用于戰事,甚至連懷胎的母馬都要被送去戰場,在戰地郊外生下小馬駒,這足可見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開篇為我們呈現出兩幅不同的畫面,當我們想象戰馬用來耕種時,大家感覺到的是安寧和幸福,當我們想象戰馬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馳騁,連小馬駒都是在戰場的郊外出生時,大家感覺到的是恐懼和悲涼。老子通過“戰馬耕田”與“母馬參戰”的對比,形象地為我們描述了“天下有道”和“天下無道”兩種不同的人間景象,進一步凸顯出天下之道不應以君王權力擴張為重,而應以百姓生存為上,以清靜無為為要。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當時各諸侯國為擴張領土、爭奪霸權,不惜征戰殺伐而導致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可謂是“春秋無義戰”。老子通過敏銳的觀察和深入分析當時戰亂頻繁的社會狀況,認識到一切紛爭皆源于人的貪欲和貪念,戰爭的起因多是侵略者的野心勃勃,貪多而不知足、不知止。其實,戰爭是人類最殘酷也是最愚昧的行為,戰敗者傷痕累累家破人亡,即使獲勝,也是犧牲無數鮮活的生命換來的,戰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陸游《關山月》中“三十從軍今白發”“沙頭空照征人骨”足以表明戰爭的持久和慘烈,而身處這樣無道的亂世,國家何來穩定?百姓生活何來太平安寧呢?明朝時期,有位著名的理學家叫胡九韶,他的家境十分貧苦,但他每天下午都會特意焚香感謝上天又讓他享受了一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說:“一日三餐全是菜粥,這叫什么清福呀?”胡九韶回答說:“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沒有戰亂,沒有饑寒交迫,家中沒有病人,監獄里沒有親人,一家老小有吃有穿,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胡九韶把沒有兵禍沒有戰亂的太平日子,看作是上天賜給他的清福,是非常有見解的,這是因為他深知戰爭的殘酷、和平的難得。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在交往中,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關鍵在于選擇做和平的維護者還是破壞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同心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這番話生動而深刻地闡釋了和平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傳遞了中國的一貫態度和立場。

剛剛我們講述的是戰爭對社會及百姓造成的災難,即使天下沒有戰爭,君王昏庸、官吏腐敗,也會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一個國家有沒有“道”,不僅要看施政方針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否符合人民大眾需求,更重要的是看執政者是否真正做到了“替天行道”,是否做到了清心寡欲以正自身。“失者,同于失”,如果大道在掌權者身上開始消失,那么社會上的各種無道行為自然就會盛行。于是老子從戰爭中反視,尋找原因,提出了“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人生最大的過失就是貪得無厭,最大的禍患就是不知足。我們從老子寫《道德經》的時代背景可以看出,“知足”一詞是老子針對統治階層提出的要求和企盼,帶有濃厚的政治味道,而在“知足”基礎上提出的“不爭”“知雄守雌”“去甚去奢去泰”“無為而治”等一系列要求,都是對“知足”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

用現代眼光看待老子的“知足”觀,對我們個人修養的提高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知足”在《道德經》中前后出現了四次,“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禍莫大于不知足”和“知足之足,常足矣”。所謂的“知足”,不是要人們安于現狀,而是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有所節制,不可肆意妄為、貪得無厭,講究的是一種適可而止的智慧。老子也常提到“無欲”兩個字,如第三章的“常使民無知無欲”,第三十四章的“常無欲,可名于小”,第三十七章的“夫亦將無欲”,以及后面第五十七章中的“我無欲而民自樸”。“無欲”不是絕對地去除所有的欲望,而是相對地減少欲望、減少貪欲之心,做到“少私寡欲”。俗話說“禍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多少自然得到多少,得,就得自己應該得的,而不是一味索取、不停貪求。知足且常足,自然可以無欲無為。

這一章雖然以戰爭開篇,但老子重點論說的還是修身處世的智慧。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常常源于貪求太多,而不在于實質上的匱乏。人若知足,粗茶淡飯中也能品出人生幸福,清風明月間也能映照出安適怡然的心境。那到底什么是知足呢?有統一的標準嗎?工資收入多少知足?仕途達到什么程度知足?日子過成什么樣知足?這一系列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們沒有人會擁有無悔和完美的人生,之所以有太多的煩惱和雜念,是因為我們把欲求看得太重。 看看那些落馬的貪官,他們有多少是因為生活壓力所迫?完全是“不知足”的私欲貪心在作怪!嫌官職太小,嫌賺錢太少,什么好處都想撈,什么好事都想有,想方設法去獲取“額外”的東西,被無盡的欲望所牽制而迷失心智。俗話說,沒有不幸福的生活,只有不知足的心態,如果只是一味這山望著那山高、眺望別人的幸福,那么我們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塵世間,又都會兩手空空地離世而去,我們的生命,會因為風雨而堅強,因為經歷而成長,也會因為知足而幸福。

綜上所述,這一章老子通過表達他的反戰思想,再次強調了“知足”的重要意義。《增廣賢文》中說道:“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縱使富可敵國,一天不過一日三餐;即使房屋再多,休息不過一臥榻;縱然權傾朝野,生命不過幾十載。唯有懂得知足,才可享受生活的幸福、領悟生命的真諦。

(記者 黃佳 整理)

2024-02-29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28186.html 1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enpproper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国亚洲成年毛片| 88av在线视频| 日日操天天操夜夜操|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男人边吃奶边做边爱完整| 啊灬嗯灬快点啊灬轻点灬啊灬|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李丽珍蜜桃成熟时电影3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图片|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 印度爱经hd在线观看| 被三个男人绑着躁我好爽视频|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182tv在线观看国产路线一| 在线视频国产99| 一个男的操一个女的|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精品中文精品|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黑人xxxx猛战黑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www一级黄色片|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99j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