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 通訊員 蘇韻棠 夏振華
樊春雷,上過警校、軍校,做過警察,現在是一名村干部。本有著大好前程的他經歷了什么,最終卻成了“村官”,“不合常理”的人生經歷令人心生好奇。
樊春雷的老家西華縣艾崗鄉潘南村是“西華的哥”的發源地,全村三分之二的青壯年都在外地以開出租車為營生。隨父母在外生活的他,每逢節假日都會回村看看。每次回去,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田里的“懶莊稼”讓他若有所思。樊春雷的父親當過兵,后來在外地參加了工作。他父親經常教導他,以前家里比較窮,多虧了鄉親們照顧,他們才走出農村到大城市生活,以后千萬不要忘了鄉親們。
在家鄉的所見所聞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讓樊春雷心里很早就埋下了回歸故土、回報家鄉的種子。
懷著回報家鄉、感恩鄉鄰的情愫,8年前樊春雷向單位遞交了辭職信。“放棄大好前程和優厚待遇,回老家干啥?”他的同事表示驚訝和不理解,親戚和朋友也勸他別“犯傻”。
面對勸說,樊春雷笑著說:“大城市好,但大城市越繁華我越想念家鄉,家鄉啥時能像城市一樣繁華就好了。作為年輕人,此時不為家鄉做點什么,人生會有遺憾!”
2015年,樊春雷回鄉后承包了20畝土地作為“試驗田”,種過杏、軟籽石榴、辣椒,養過波爾山羊、公雞和鴛鴦等。由于缺乏種養管理技術,兩年下來賠了數十萬元。為此,他特意到西華、黃泛區農技科研單位學習,引進優良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他種的辣椒、栽的石榴樹、養的金蟬等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個人取得成功后,樊春雷毫無保留地分享技術,帶領鄉親們種植辣椒200多畝,種植蟠桃樹、黃金梨樹400多畝。2022年,潘南村360畝蟠桃大豐收,平均每畝收益1萬多元。現在,潘南村地里不再有“懶莊稼”了,荒廢的宅院變成了果園、菜園,在家賦閑的留守老人也找到了活兒。
2020年1月,樊春雷被鄉親們推選為村委會委員,2021年被村黨支部發展為黨員。他興奮之余,也感到肩上的重任,下定決心一定得干出成績來,不能辜負了組織的培養,更不能涼了鄉親們的心。
“春雷有股子干勁兒,幫助村里修路燈、修機井,關心留守老人,為村里的事整日忙個不停……”潘南村黨支部書記樊五平對他贊不絕口。
潘南村300多盞路燈年久失修,2020年12月,樊春雷帶領幾位村民20多天把路燈檢測、維修一遍。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樊春雷。2020年,留守老人樊同慶患有糖尿病,一條腿需要截肢。樊春雷將他送到鄭州,并幫他住進醫院。樊老漢經過醫治出院后,兒子想把他接到廣州照顧,樊同慶說啥也不愿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村莊。正當樊老漢的家人發愁時,樊春雷說:“你們安心在外吧,這邊有我呢!”2022年,村民樊留紀摔傷住院,兒女在外打工,種的辣椒沒人管理。“留紀叔,您就安心治病吧,您的辣椒我來管。”樊春雷說。一件件惠民實事被鄉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春雷有思想、有主見,吃苦能干。咱村要發展、要振興,就需要這樣的好青年。”提起樊春雷,潘南村黨支部原書記樊玉民非常佩服。
夙愿未了,奮斗不止。現在,樊春雷依然在為村里的大事小事奔波著。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