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趙永昌
3月3日,在商水縣平店鄉龍巢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人來人往、機器飛轉,60多名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
“在家附近上班掙工資,不耽誤農忙時種田,還能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幾個孩子,太好啦!”龍巢網業有限公司41歲的工人朱華麗說。朱華麗是一名熟練的漁網布縫紉工,每天吃過早飯騎電動車8分鐘就能來到公司,一天能縫制50多捆網筒子,一捆網筒子的加工費為3元左右。
十幾年前,初中畢業的朱華麗到浙江一家服裝廠打工。轉眼間,朱華麗公婆和父母都年近七旬,婆婆患病臥床,3個孩子也需要照顧,所以她希望能在家門口找一份工作。
2023年2月份,朱華麗回鄉后毫不猶豫地來到龍巢網業有限公司當了一名工人。“現在每個月能拿4000多元工資,和在外地打工收入持平,我很滿意。”朱華麗說。
昔日“雁南飛”,現在“鳳還巢”,這充分說明商水縣農村產業發展迅速,外出務工人員思想也發生了轉變。龍巢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國昌介紹,過去由于村里沒有企業,大部分村民只有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2017年4月,在縣、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投資500萬元,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如今,像朱華麗這樣的村民公司就有20多人。
和朱華麗同在公司上班的李德行今年69歲了。他說,他在公司干了快10年了,主要負責制作半成品漁網框子,勞動強度不大,每天能制作30多捆網框,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實現鄉村振興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就要有致富項目和支柱產業,村民的口袋鼓起來鄉村才能振興,社會才更加和諧。”平店鄉黨委書記段文海說,“為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平店鄉成立4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引進10多家企業入駐,為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了條件。”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