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偉元 馬治衛 文/圖
“在襪廠干活,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塊,還不耽誤照顧孩子,你說我還出去打工干啥?”5月10日,商水縣譚莊鎮三李行政村村民李大姐笑著對記者說。她所在的車間內,280臺織襪機高速運轉著……
李大姐所在的“歐帥”襪廠,是三李行政村6家襪廠中建廠最早的一家。2012年年初,在浙江打工12年的30歲的李自業,掌握了浙江當地的襪子生產技術后,回到家鄉建了自己的襪廠。“許多老鄉都有外出務工經歷,他們技術熟練、經驗豐富,但為了照顧家中老幼留守家鄉。我建廠的初衷就是想和這些村民一起在家門口干活,帶大家掙錢。”如今已42歲的李自業憨憨地說。
當年,李自業回到家鄉后說干就干,拿出20萬元購置了30臺襪子生產設備,帶著十多名村民開工了。起初,襪子的銷量不好,為打通銷售渠道,李自業奔波于省內各地市之間,向批發商逐一推銷。堅持了3年后,他們生產的質量過硬且價格公道的襪子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襪廠的生意有了起色。“其他在外務工的老鄉見我開襪廠掙了錢,也回來如法炮制,這才有了后續的其他5家襪廠。”李自業自豪地介紹,現在他的襪廠已有300多臺設備、120名工人,襪子年產量達1800萬雙。
生產規模擴大了,李自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始終未變。5月10日,在“歐帥”襪廠的包裝車間,四五十名工人正忙碌著,他們都是三李行政村或鄰村村民,年齡從20多歲到近70歲不等。“襪廠不限制工作時間,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干一件給一件的工資,中午還管飯。現在村里打牌閑聊的人不見了,都在襪廠上班呢。”村民郝秀蘭邊和記者聊天邊給襪子上掛鉤。
據介紹,目前,三李行政村的6家襪廠襪子年產量達7000余萬雙,產品銷往國內十余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最遠可達新疆。譚莊鎮現有制襪企業13家,擁有各類襪機及配套設備1500余臺,年產值達1.5億元,吸納本地勞動力900余人,每年發放的勞動薪酬達3780萬元,真正實現了讓村民在家門口致富。
“在政府的牽頭下,我們這些襪廠在2022年成立了襪業商會,譚莊鎮政府還給我們建了扶貧車間,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鎮上還打算建設襪業產業園,從原材料購買到產品生產和銷售,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提及政府的幫助,李自業相當感激。下一步,他們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及支持下,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促進村民穩崗就業,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老鄉在家門口就業。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