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童曉霞
在淮陽區鄭集鄉孟莊村南頭,有一個占地16000多平方米的坑塘,由于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坑塘,造成水體發黑發臭,加上岸邊垃圾遍地,夏季南風一刮,整個村子臭氣熏天,村民怨聲載道。
像該村一樣,整治農村坑塘、溝渠等小微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為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針對這一情況,市生態環境局淮陽區分局因地制宜,遵循源頭截污控源、過程生態治理、末端綜合利用的要求,在全區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
孟莊村常住人口120多戶、500多人,主要污染問題為農村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常年堆積,造成坑塘底泥淤積、水體黑臭。該分局結合村情民意,幫助村里依托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試點工程籌集資金,新建下水管道1300多米,實現村內糞污水和生活用水全收集;新建污水處理設施一座,設計處理規模為20噸/天。同時清理坑塘底泥,生態護坡,栽種水生植物,投放魚類,安裝曝氣裝置,并建造涼臺供村民悠閑使用。“坑塘水體生態系統恢復后,水清、岸綠、景美,臭水塘變成了景觀塘,村民非常滿意。”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志杰說。
舉一反三,分類整治。該分局在治理過程中,按照“點、線、面”全域梯次治理思路,在人口規模500人左右的村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800人至1500人的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鄉鎮一級建設污水處理廠,探尋出一條適合平原農區“低成本、易管護、可持續、效果好”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協同治理之路。
截至目前,淮陽區已完成58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鋪設污水管網34公里,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5個,日處理規模達1100噸;在治理模式和管護機制方面創新形成的先進經驗被生態環境部作為“2023年度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協同治理典型案例”全國推廣,打造了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淮陽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