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中醫養生班掀起中醫藥文化傳承熱潮
□記者 鄭偉元 文/圖
核心提示
10月16日20時,周口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燈火通明,一群年輕人排隊體驗把脈、針灸、拔罐、推拿,好不熱鬧——這是我市青年夜校第四期中醫養生班的授課現場。
今年4月份以來,周口市中醫院健康科普團隊多次走進由共青團周口市委與周口市青年聯合會主辦的青年夜校進行授課,受到我市廣大青年的歡迎,掀起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的熱潮。
健康意識催生授課需求
市民田來印是青年夜校第一期中醫養生班的學員,較大的工作壓力讓他晚上睡不好覺。于是,他便利用手機搜索中醫治療失眠的信息,跟著短視頻學習,但效果不佳。聽說青年夜校開設有中醫養生班,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中醫養生,并像田來印一樣通過互聯網獲取碎片化的中醫養生知識。”周口市中醫院團委書記李風雷說,這些知識由于不成體系,指導作用不強,有些內容還是“偽中醫知識”,對青年群體的養生方式和生活行為造成誤導。
今年年初,共青團周口市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回應廣大青年群體利用業余時間提升自我能力的需求,開辦青年夜校。結合青年群體缺乏系統學習中醫養生知識平臺的現狀,周口市中醫院積極聯絡溝通,在青年夜校開設中醫養生班,力爭將優秀中醫文化和中醫院適宜技術知識廣泛傳播給青年群體。
5月8日19時,青年夜校第一期中醫養生班開課。周口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外治中心醫生張珂暢和護士長朱春艷提前30分鐘到達周口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被早早前來上課的青年學員“堵”在門口。原本1小時的課程一直持續到21時30分才下課。青年夜校中醫養生班,就這樣“火了”。
實用課程獲青年人追捧
之所以課程受到歡迎,是因為張珂暢他們在來前就做足了準備工作。周口市中醫院團委通過與共青團周口市委緊密聯系,提前在我市青年群體中深入調研,了解困擾大家的問題。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年輕人在現代社會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環境下,出現了失眠、脾胃虛寒等問題,也有不少人因工作長期久坐,年紀輕輕就出現腰酸背痛等癥狀。”張珂暢說。
針對這些問題,張珂暢在青年夜校第一期中醫養生班上帶領大家學習中醫養生知識,為腿疼、腰疼的學員針灸,為肩頸疼痛的學員拔火罐,為失眠的學員耳穴壓豆。“我體驗了耳穴壓豆后,當晚就休息得很好。醫生還教我了操作方法,讓我在家也能自己操作,這可比看視頻有用多了。” 田來印很是開心。
一期中醫養生班有5節課程,學員不僅罕有缺席,而且學習勁頭還越來越高漲。張珂暢和朱春艷的干勁也越來越足,為大家展示更多的中醫外治技術。一節課上,一位學員在運動時扭傷了腳踝,向她們求助,張珂暢和朱春艷現場為其針刺放血治療,當場就緩解了癥狀,引得學員們的連聲稱贊。
“除了帶領大家學習操作傳統中醫適宜技術外,我們還教學員做頸部保健操,講解飲食調理技巧,力求讓大家在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同時,系統性學會中醫養生技巧,并規避網絡上的養生誤區,使中醫養生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朱春艷說。
多科教學倡導健康生活
目前,青年夜校中醫養生班已經授課四期18節課,課程還將持續。除張珂暢所在的治未病科醫護人員前來授課外,市中醫院還以好學、實用、有效為前提,根據學員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程。
“醫院神經內科、消化內科、中醫婦科都派出專家到中醫養生班授課,內容涵蓋9種體質辨識與穴位按摩、疾病防治、腦卒中的早期識別與預防、秋季脾胃調護、中醫與失眠、中醫婦科保健知識等。”李風雷說,這些課程不僅讓青年群體受益,也能惠及家人,將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知識進一步傳播弘揚。
不僅如此,持續的授課還使我市青年群體“走近”了醫院。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小趙患有網球肘,持續的疼痛一直困擾著他。自從在中醫養生班體驗了穴位針刺后,他多次到市中醫院找張珂暢醫生,在做治療的同時了解預防措施。現已成為張珂暢“忠實粉絲”的小趙對記者說:“我提前向張老師學習,做好關節保暖,適度進行鍛煉。今年天氣轉冷以來,我的網球肘還沒有發作過,張老師太牛了。”
“中醫講究‘治未病’,就是讓大家做好預防。然而,很多人都認為醫院是用來看病的,即使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也不愿到醫院接受系統性的身體調理,而中醫養生班有效轉變了這一觀念。”張珂暢說,不只是小趙,很多學員隔三差五就要來“取經”,進一步咨詢養生技巧,調理長期工作學習帶來的身體不適等癥狀,養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
接下來,周口市中醫院將持續用好青年夜校這一平臺,讓更多科室的優秀專家參與授課,保證授課質量,滿足我市青年群體不同的健康養生需求。“希望大家把學到的知識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擁抱健康向上的生活。”李風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