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富強 臧秋花 通訊員 姚金耀 文/圖
核心閱讀
巡視監區、安全檢查、談心談話、隊伍訓練、心理輔導、集體學習……一件事一件事日復一日地做下去,除了面對每日的枯燥乏味,更要從容應對猝不及防的突發狀況,她們的工作時間排得嚴絲合縫、滿滿當當。
她們是工作在戒備森嚴的高墻內的特殊女性,為了幫助在押人員找回生活的信心,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隊管教民警用女性特有的溫情、細致、耐心和人性化管教,使單調乏味的高墻生活充滿了陽光。
剛剛榮獲“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的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隊,就像一群綻放在高墻內的“鏗鏘玫瑰”。
記者走進周口市看守所看到,春日的陽光灑進高墻環繞的院落里,女子監區秩序井然、書聲朗朗,洋溢著向上向好的正能量。默默工作在巡檢崗位上的女子管教大隊民警,也成了監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把她們當作迷路的親人”
“孩子,快坐下,我給你梳梳頭!”“謝謝王媽媽!”
管教民警王海霞年齡并不大,卻被在押人員親切地稱為“王媽媽”。幾日前,一面寫有“最美警花,靈魂的拯救者”字樣的錦旗送到了王海霞手中。
作為一名看守所管教民警,從早上走進高墻,王海霞一待就是一天,最緊張的時期,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皬氖鹿芙坦ぷ鳎褪且獛椭谘喝藛T走出內心的困境。我把她們當作迷路的親人,要做她們心靈的引路人。”王海霞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傾注了全部心血。
“在押人員成分復雜,年齡、文化程度差異大,想教育感化她們,難度可想而知?!惫芙堂窬瘎④蔷锌?。前不久,在押人員魏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羈押于周口市看守所,她性格倔強、偏執,對司法機關抱有強烈的敵意,對看守所管理人員也充滿抵觸情緒,入所初期,頻繁與同監室人員發生沖突。
劉芮君首先深入研究魏某案件資料,精準把握她內心的癥結所在,隨后耐心傾聽魏某的心聲,給予其充分的理解和積極回應。同時,劉芮君還積極協調同監室的其他在押人員,要求她們對魏某多些耐心,在生活方面給予她必要的關懷,魏某逐漸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視。
在劉芮君的真情關懷下,魏某漸漸放下了防備心理,開始與同監室人員和睦相處。在此基礎上,劉芮君趁熱打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魏某解讀與其案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逐步糾正她的思想偏差,引導她理性看待自己的案件。通過耐心管理和教育,魏某逐漸變得樂觀向上,積極配合看守所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管教民警常常以“人文關懷、真心感化”為出發點,創新推行“三心工作法”,通過建立心理咨詢室、組建專業心理咨詢小組、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幫助在押人員緩解心理壓力、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對于未成年人、患病人員、老人等特殊群體,管教民警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設立未成年人專門管教區,配備專業心理輔導師;對表現優異的在押人員,讓其與家屬進行“零距離”會見,用親情紐帶喚醒在押人員的良知,助力她們重塑人生,用愛心與智慧點亮迷途女性的回歸之路。
“我們管教把我當作親人對待,我會積極配合辦案,爭取早日回歸社會?!痹谘喝藛T胡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調入管教民警任豆豆管理的監室。因其案件為公安部督辦案件,且“上線”遲遲未能查出,案件尚未完全偵破。任豆豆了解到胡某常年無家屬過問、入秋后仍穿著短袖短褲的情況后,立即自掏腰包為其購置了長衣長褲,在胡某感冒期間,更是早晚為其量體溫、送姜茶,并叮囑其要好好吃飯、愛惜身體。任豆豆通過日常生活中耐心、細致的關懷,打開了胡某的心門。胡某最終檢舉揭發了自己的“上線”,使得案件得以順利偵破。
12年來,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隊民警用每月一次的心理團輔、每逢節日的監室聯歡、針對特殊群體的“一人一策”方案,將冰冷的規章制度化作溫情的橋梁,用溫情感化輕生、自殘在押人員2370余人。
淚水和歡笑組成她們的日常
“你們的平均年齡不足34歲,朝氣蓬勃的,感化、管理在押人員一定很容易吧?”談及此話題,被在押人員稱為“爽朗大姐”的管教民警張翠低頭擦起了眼淚。
真心感化談何容易?尤其是新到的在押人員,情緒波動比較大,張翠總是耐心地安撫她們。遇到脾氣不好的在押人員,張翠就成了她們的“出氣筒”,等她們的氣撒完了,也就好溝通了。
“每天都在情緒崩潰與自我修復中循環,我們早從‘繞指柔’淬煉成了‘百煉鋼’?!睆埓溥@樣評價自己的狀態。
和張翠的淚水不同的是,新警劉芮君的淚水中更多的是恐懼。去年,一名在押人員接受輸液治療時,突然情緒煩躁造成“跑針”。作為“初生牛犢”的管教劉芮君,冷靜地勸導這名在押人員并做拔針處置??裨甑脑谘喝藛T手舞足蹈,劉芮君的手不幸被針頭扎破,鮮血直流。更可怕的是,該在押人員還患有重度傳染疾病,出于職業的責任感,劉芮君還是冷靜地進行了處置。處置好后,20多歲的劉芮君面對可能感染傳染病的風險,恐懼得渾身發抖,蹲在醫療室墻角哭了。
管教民警孟娥的淚水就來得很幸福了。今年春節剛過的一天,孟娥像往常一樣到自己管轄的監區巡檢。剛一推門,她就看到幾名在押人員用紅糖、白糖、餅干、燕麥片拼成了一個創意感十足的“生日蛋糕”,捧著寫滿祝福的紙條齊聲唱生日歌。
原來,幾名細心的在押人員早早了解到那天是孟娥的生日,為了感謝孟娥對她們的真心付出,幾個人便商量著給她一個驚喜。
“謝謝孟大姐沒放棄我們!我們來日一定重新做人!”這幾名在押人員感動地說。孟娥紅著眼眶說:“你們曾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我們用真心換真心,相信你們今后一定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一刻,孟娥突然明白,管教民警的眼淚從來不是軟弱的象征,而是打開在押人員心門的鑰匙。
她們的工作中不止有淚水,還有歡笑。“某某情緒穩定了,愿意向我們敞開心扉了!”“某某釋放后,向我們報喜:她被社區評為優秀志愿者了!”“某某向我們寫了封感謝信,回歸家庭后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賢妻良母!”這些喜訊,總能讓管教民警開心好幾天,工作中的不愉快也一掃而光。
她們是了不起的團隊: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隊以“精細化管理與人性化關懷并重”的監管模式、“法理情相融”的工作模式,實現連續12年監所安全“零事故”、隊伍執法“零違紀”;12年來,監區在押人員共提供犯罪線索410余條、協助破案170余起,成為打擊犯罪的“第二戰場”;她們用無數個日夜的堅守,讓高墻內照進了人性之光……
“你用一句話評價一下咱女子管教大隊吧?”采訪結束時,記者向周口市看守所教導員楊大偉拋出問題。他沉默了幾秒,沒有多言,而是篤定地向她們伸出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