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葫蘆烙畫非遺傳承人苑玉林
韓冰
葫蘆烙畫又稱燙畫葫蘆等,是將繪畫與雕刻技藝巧妙結合的中國傳統民間技藝。葫蘆因其獨特的形態和寓意,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而葫蘆烙畫則賦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不僅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審美趣味。
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價值的重新認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葫蘆烙畫再次受到重視。葫蘆烙畫非遺傳承人苑玉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繼承了傳統技藝,更在作品中融入現代審美和文化元素,賦予作品新的時代意義和生機。
苑玉林從小就喜愛畫畫,自幼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是一位民間烙畫藝人,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父親不僅傳授給他繪畫的基本技巧,更通過講述烙畫的歷史與文化,激發了他對這一傳統技藝的熱愛和尊重。在父親的引導下,苑玉林逐漸認識到,每一件工藝作品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而這種認識成為了他日后藝術創作的基石。長大后,他參軍入伍,被選為文書,負責辦黑板報、制作展覽等工作,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轉業到地方后,他長期從事晚會籌備、舞臺設計等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2007年,他開始嘗試雕刻蛋殼畫。退休后,他沉醉于葫蘆烙畫創作,不僅實現了老有所樂,還通過自身的行動傳承了這一文化藝術。
制作一件葫蘆工藝品需要去皮、晾曬、打磨、雕刻、繪畫等步驟,講究依形造景,每個葫蘆都別具風格。葫蘆烙畫以葫蘆為載體,以烙刻為手法,不僅運用了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等技法,還運用了白描、工筆、寫意等手法,在葫蘆光滑的表面上創作人物、山水、花鳥等,渲染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典雅逼真,惟妙惟肖,回味無窮,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葫蘆烙畫的創作過程,不僅要求藝術家具備精湛的技藝,更需要藝術家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意在筆先,落筆成形,把烙畫藝術巧妙構思于葫蘆之上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在葫蘆上烙畫和在紙上畫畫不同,葫蘆是立體的,表皮硬且光滑,有些地方凹凸不平,創作難度比較大。葫蘆烙畫在創作過程中要注意掌握電烙筆停留時間長短和火候,確保葫蘆上熨出的圖案層次分明、色調豐富。葫蘆烙畫將繪畫、烙畫及雕刻藝術融為一體,尤其需要耐心。
在純手工葫蘆烙畫上,苑玉林展現了非凡的匠心與精湛的技藝,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文創完美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福娃祝壽》融合了傳統葫蘆烙畫的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地將葫蘆的自然形態與福娃的形象結合,通過精細的燙畫技藝,將吉祥寓意與現代審美完美融合,創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精品。這件作品不僅承載著對長壽和幸福的美好祝愿,更通過精細的工藝展現了苑玉林對傳統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藝。在葫蘆的表面,他巧妙地運用烙鐵的溫度和力度,將福娃與傳統壽桃圖案結合,刻畫出栩栩如生的福娃形象,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現代審美的敏銳洞察,使得作品既具有觀賞性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為觀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傳遞出一種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一帆風順》的創作中,他運用了現代藝術的象征手法,以葫蘆的自然形態為畫布,通過精湛的烙畫技藝,描繪出帆船在波濤中勇往直前的景象,象征著事業和生活的順利與成功,向人們傳達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為朋友設計創作的《李白醉酒》作品中,他將葫蘆烙畫元素融入到家居裝飾品中,使作品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富有文化內涵,不僅為葫蘆烙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新的渠道。
葫蘆烙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審美價值不僅體現在精湛的手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上,更在于它如何在現代市場中獲得新生。在《玉兔呈祥》作品中,他巧妙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元素,運用獨特的光影處理和層次塑造,使畫面既有傳統藝術的莊重又不失現代審美的靈動,既有傳統藝術的神秘又不失現代藝術的簡潔。
他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推廣工作,通過開設工作室、舉辦展覽和講座等形式,將個人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可供學習和傳承的知識體系,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葫蘆烙畫的學習與創作中來。2024年,他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本版圖片由苑玉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