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癥是一種因長期能量攝入遠超身體消耗,致使體內脂肪過度堆積,體重超出正常參考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
患兒通常會有體重過重、食欲旺盛以及容易感到疲勞等表現,這一病癥的出現和遺傳因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活動量過少等有關,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開展心理行為干預以及合理運用藥物等方式,是能夠對其進行有效治療的。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兒童肥胖癥的相關知識。
怎樣才算肥胖
對于年齡≥2 歲的兒童而言,體質指數(BMI)是診斷肥胖的常用指標。BMI 的計算方式為體重(kg)除以身高(m)所得的數值。當孩子年齡對應的 BMI 百分位數處于 85%~95%這一范圍時,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有超重風險了;而一旦該數值≥95%,那么便可診斷為肥胖。
肥胖帶來的多重危害
近年來,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率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肥胖給兒童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具體如下:
1.生理健康受損:肥胖會致使兒童的體溫調節功能變得不敏感,還可能引發痛風等疾病。更為嚴重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性早熟以及代謝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的高危因素。同時,肥胖兒童在成年之后,并發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膽石癥等疾病的幾率也會顯著增加。
2.心理健康受創:在學校環境中,肥胖兒童常常會遭受來自同學的歧視,比如被嘲笑、捉弄等。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極易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也會逐漸變得內向孤僻,甚至可能發展為孤獨癥,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發展。
中醫獨特的見解與療法
《黃帝內經》提及“肥人多痰”,《金匱要略》中指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給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現代醫學認為,肥胖和臟腑功能失調存在關聯。中醫通過辨證分型,結合針灸、埋線、耳針、飲食以及運動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療,以此來提升機體免疫能力,進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中醫辨證施治
脾虛濕阻型:這類肥胖兒童通常腹部肥胖較為明顯,肌肉松軟,同時伴有疲倦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的癥狀,舌象表現為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治療時多采用健脾利濕的方法,常用的方劑有平胃散和二陳湯。
胃熱熏蒸型:主要特征為上腹肥胖,伴有口干、口臭、便秘等癥狀,舌紅苔黃厚膩。治療重點在于清瀉胃火、潤腸通便,常選用大柴胡湯、防風通圣散進行加減治療。
肝郁氣滯型:表現為情緒容易激動、易怒,胸脅部位脹痛,腹部肥胖。治療重點在于疏肝解郁、調理氣機,常選用柴胡疏肝散進行加減治療。
陽虛濕盛型:全身肥胖癥狀顯著,常伴有四肢沉重、頭暈、下肢浮腫等情況。治療重點在于溫陽利水,常選用濟生腎氣丸或真武湯進行加減治療。
兒童肥胖癥關乎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讓我們攜手為孩子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助力他們遠離肥胖困擾,茁壯成長。
作者簡介
周衛東,周口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從事臨床工作30多年;河南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周口市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會主任委員,周口市圍產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周口市兒科重癥學會副主任委員;在國家級及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數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