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 王松濤
夜幕下的中心城區五一路商業街燈火通明,一支身著反光馬甲的巡邏隊伍穿梭在熙攘人群中。他們時而提醒商戶規范經營,時而向市民宣傳安全知識,臂間的紅袖章在霓虹燈映照下格外醒目。
他們不是專職安保人員,而是由社區干部、民警、網格員和志愿者等組成的義務巡邏隊。每天19時許,這些“平安管家”準時上崗,用腳步丈量平安、用行動溫暖人心。
陳州街回族街道地處中心城區核心區,轄區內不僅機關單位林立,商業網點更是密集分布,特別是五一文化廣場周邊,每到夜晚總是人流如織。面對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該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構建義務夜巡隊伍為抓手,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群防群治,為社區治理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截至目前,該街道已組建9支專業化巡邏隊,每支隊伍不少于5人,配備巡邏車、強光手電等裝備,采取“步巡+車巡”模式,重點巡查五一路、六一路、濱河路等人流密集區域,每晚巡邏時長超過3小時。
“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要像繡花一樣。”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振中介紹,巡邏隊建立“即查即改+分級處置”工作機制,對占道經營、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現場整改,對復雜隱患實行“發現—登記—督辦—銷號”閉環管理。今年以來累計消除飛線充電、燃氣使用不規范等安全隱患113處,成功調解醉酒糾紛、攤位爭執等問題16起。某超市店員李瑞仿感慨道:“巡邏隊員就像移動的‘安全崗’。現在超市每天凌晨打烊,我心里很踏實。”
該街道還創新“巡宣結合”模式,深入公園、廣場、夜市攤位等群眾夜間活動頻繁的場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累計發放反詐、消防等宣傳資料2.3萬份,將防范知識融入夜市煙火。
夜色漸深,這些身著反光馬甲的身影依然穿梭在街頭。在萬家燈火中,巡邏隊員的身影成為市民最安心的存在,讓夜晚變得更加祥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