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環境衛生 建設幸福周口
記者 李一
碧水、藍天、清新的空氣、宜居的生活……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從“求發展”到“求宜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環境衛生在市民心里的分量越來越重。目前,我市“兩會”正在進行,“保護生態,留住藍天和碧水,建設宜居幸福周口”自然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宣傳環保理念 完善環境衛生保護規章制度
政協委員李豪偉
政協委員李豪偉在提案中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及市區有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市區整體環境衛生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日益提升,但是和其他省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李豪偉建議,市委、市政府應持續關注我市城區環保工作,協調市城管局、市環保局、市衛生局等相關職能部門,把加強市區環境衛生和“建設幸福周口”的主題統一起來;加強宣傳,營造市民愛護環境、保障清潔的良好氛圍;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向市民宣傳環保理念,在全市營造積極維護環境衛生的文明氛圍;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市民文明素質;通過在中小學增設環境衛生課程、在機關單位和企業組織教育培訓等方式 ,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建立、健全、完善相關的環境衛生保護規章制度,從制度上保障環境衛生,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實行綜合治理 加大交通路干渠治養力度
民革周口市委
交通路干渠東西向橫穿我市中心城區。近年來,沿干渠兩側企業、餐館、居民日益增多,亂排放、亂堆棄、亂傾倒垃圾現象日益嚴重,交通路干渠已由以往的“風景線”變成了現在的“臭水溝”,原有的防汛、除澇等功能已基本喪失;加之交通路干渠自改造至今,由于養護力度不夠,溝渠邊的防護桿和防護鏈也大多損壞或丟失,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市民反映強烈,亟須治理。
民革周口市委在提案中建議,應完善基礎設施,實現雨污排水分離。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設施更新,對荷花泵站等進行升級改造。加快對沙南老城區街巷支路,尤其是對居民小區排水設施進行雨污分流升級改造,加快方案落實,徹底分截流干渠污水。對交通路干渠封閉段(漢陽路至大慶路段)進行隔斷或分流改造,實行綜合治理,加大干渠治養力度。制訂長效綜治方案,加大對交通路干渠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對干渠周邊企業及大型生產經營單位污水排放的監督和治理,不經處理或排放不達標的污水禁止接入城市排水系統。加大截污防治力度,在上游安裝截污設施,阻斷上游的垃圾漂浮物,并經常清理、打撈,防止垃圾雜物流入下游渠道。全面清理干渠周邊積存垃圾,杜絕再次亂扔垃圾。進行徹底清淤,清除干渠內長期堆積的污泥和垃圾,消除淤泥污染,保障排水暢通。加大監督力度,公布監督電話,鼓勵周邊市民對破壞干渠設施的不良行為進行監督。
加大執法力度 保護沙潁河
政協委員董雪丹
政協委員董雪丹在提案中說,沙潁河被譽為周口人的母親河,沿周口中心城區穿流而過,滋潤著三川大地,養育著周口兒女。沿河兩岸,本應該是一條“會呼吸”的綠色生態長廊,成為我市市民安全舒適的游憩空間。但是,現在河坡上垃圾成片,污染嚴重,有些垃圾甚至臨近水面,生活污水和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這直接威脅著河道的水質安全,保護母親河已經刻不容緩。
董雪丹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對電網捕魚、大肆捕魚和往河流排放污水等危害河流生態環境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針對沙潁河兩岸垃圾隨處丟棄和堆放的現象,建議相關部門實地考察,增建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建議媒體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呼吁廣大市民自覺保護河岸環境,共同建設幸福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