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最近,在商水縣黃寨鎮經營超市的老劉發現,自己店里的人氣和經營收入比以前明顯增多了,這變化讓他禁不住咧嘴直笑,逢人就說:“我這生意這么好,還得多謝農行啊。”原來,周口農行為了方便廣大農戶辦理金融業務,讓現代金融成果惠及廣大農村地區,在全市范圍內建設推進了“金穗惠農通”工程。老劉開設的超市就是眾多“金穗惠農通”工程的服務點之一。在這些服務點內,客戶不僅能夠轉賬、繳費,還能支取小額現金。這不,周邊的村民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后,都去老劉的店里辦金融業務了,老劉的生意也就火了起來。
據悉,為扎實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周口農行創新探索出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新平臺——“金穗惠農通”工程,即在縣域農村地區,以惠農卡為載體,以服務點為依托,以電子渠道為平臺,以流動服務為補充,以擴大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為目標,為農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服務三農、支持三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周口農行要把‘金穗惠農通’工程當做服務農民兄弟的民心工程,積極推動工程建設,力爭工程基本覆蓋全市行政村,讓現代金融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村地區。”該行負責人對“金穗惠農通”工程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該行積極對接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點,穩步推進服務渠道建設。對經濟較為發達、市場較為繁榮的農村地區,以“萬村千鄉市場”連鎖店、新農村商品流通連鎖店、農資銷售商戶等“三農商戶”為依托,推廣“惠農卡+村級店+電子渠道+助農取款服務”模式;對已獲得新農保、新農合及其他財政項目代理的農村地區,以代理項目服務渠道為依托,推廣“惠農卡+代理項目+電子渠道+助農取款服務”模式;對農業產業鏈覆蓋的農村地區,以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點、農產品收購點、農產品轉點等產業鏈為依托,推廣“惠農卡+產業鏈+電子渠道+助農取款服務”模式。
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該行結合區位優勢、產業特色等情況,繪制“三農”金融生態圖譜,按照“一縣一策”、“一行一方案”思路制定行動路線,明確推進步驟,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通過鋪設新興電子銀行產品,積極推進鄉村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到戶,通過“金穗惠農通”工程這一新平臺,實現“機到村、卡到戶、錢到賬”,讓養老錢、醫保錢、補貼錢方便快捷地直達農民手中,確保普惠金融服務與惠農政策緊密結合。截至目前,該行在周口市3832個行政村布放惠農通機具6951部,建立4039個“助農取款點”,鄉鎮覆蓋率達到了100%,極大地促進了農村金融服務均等化,有效解決了農村取現、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缺乏的難題,大大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促進了金融包容性和城鄉金融服務一體化發展,走出了一條廣覆蓋、高效率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新路。(吳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