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韋偉 通訊員 李文豪
6月17日,在沈丘縣瑞德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個包裝車間內,工人們正將剛生產出來的貓砂打包裝箱。幾天之后,這批包裝袋上寫滿韓文的貓砂就會出現在韓國一些養貓家庭的貓舍中。這種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的貓砂,其生產原料卻是在田地里被農民視如草芥的秸稈。而發明秸稈變貓砂方法的人,正是沈丘籍回鄉博士王洪恩。
“用農作物廢料及秸稈制成寵用香砂,這是我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環保,很受國際寵用市場歡迎。”王洪恩笑著對記者說。
王洪恩是沈丘縣白集鎮王莊寨人,生長在農村的他,一直都有讓農田秸稈變廢為寶的想法,于是在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及博士期間,他選擇了生物工程專業,跟隨其導師做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的課題。“當時,我們發現農作物廢料和秸稈用于家庭寵用香砂方面,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于是就開始研究秸稈制成香砂的方法,后來經過八年的研究,在2013年,終于把這個秸稈型的香砂制作成功了。”王洪恩欣喜地向記者介紹。
目前,王洪恩的主要研究成果——利用干豆渣制成的貓砂及其制備方法和一種利用濕豆渣制作的豆渣貓砂及其制作方法已申請國家專利并獲得批準,一種利用小麥秸稈制作貓用秸稈香砂的制作方法正在申請國家專利。這幾項專利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把農作物廢料和秸稈變成深受國際市場寵愛的貓用香砂,如果能投入社會批量生產,那許多秸稈就能變廢為寶,帶來很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研制成功后,王洪恩最先想到的是回報家鄉,讓自己家鄉的農作物廢料及秸稈有可用之處,于是他毅然帶著多年的研究成果回到自己的家鄉沈丘縣。
由于技術新穎,前景廣闊,王洪恩很快找到了投資人,2014年底,用農作物廢料和秸稈制作貓砂的沈丘縣瑞德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成立之初,王洪恩就將產品瞄準了已經發展成熟的國際寵用產品市場,在這里,越是環保型、可循環利用型的產品越受市場歡迎,而他們的產品正好就具有這些特點,所以能很快打開市場,銷往世界各國。目前,他們的貓砂主要銷往馬來西亞、墨西哥、朝鮮、日本、菲律賓、韓國、泰國等國家,真正成了外國人眼中的寶貝了。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環保型產品越來越受國人認可,環保型寵用香砂在國內市場也慢慢熱起來了,在京東商城的一家網店上,秸稈型香砂中的豆渣貓砂好評率達到100%,銷量達到每月近2000單,一直保持寵用香砂市場第一名的好業績。
產品銷售越多,對原料的需求量就越大,秸稈需求量也就會隨之越來越大,自成立到目前的半年時間里,農作物廢料和秸稈貓砂就消化了沈丘縣10%的農作物秸稈。他們還計劃在三年之內,將沈丘的秸稈全部利用上,制成貓砂銷往外國去。
看到自己家鄉的農作物廢料和秸稈在經過自己的技術加工成貓砂之后走進國外人家的貓舍,成為國際寵用市場的寵兒,王洪恩心里時常會涌出無限自豪之情:“我感覺我已經實現了人生價值,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學有所用”,我會繼續自己的研究,優化產品的換代升級,讓它更能適應市場需求,也讓國內國外更多家庭的貓舍用上我們沈丘縣秸稈制成的貓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