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中醫院始建于1982年,改革開放30年以來,醫院從無到有,從當初僅1棟門診病房綜合樓,醫療設備簡陋,技術人員缺乏,來院患者稀稀可見,發展到現在擁有南北四合院門診病房樓,先進完善的醫療設備以及相對充實的高中級技術人員,來院患者絡繹不絕,醫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優美的醫療環境讓患者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基礎設施完善)
醫院原有的病房大樓建于上世紀80年代,年久失修,三四層幾乎不能使用。近幾年來,醫院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對舊有的病房大樓進行改造,并對現有建筑面積進行了規劃,新建了3棟病房大樓。目前,醫院共有3棟樓房,南北兩院布局精致,醫院建筑面積達5400平方米,病房40間,床位80個,院內綠樹成蔭,獨巨匠心、構圖新穎的花崗巖圖案增添了醫院的花園感覺。
二、先進的技術水平讓患者滿意而歸(技術水平過硬)
醫院醫護人員在《中國健康報》、《中醫研究》等國家級期刊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0篇。尤其是肛腸科醫師華根芳撰寫的《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一文在北京國際胃腸病學術大會上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華根芳也被吸收為國際消化疾病學會會員。其中,華根芳有一項科研成果在2003年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華根芳被中國科學管理研究院吸納為特約研究員。此外,該院還攻破了30多個技術難關,獲得省、市級優秀學術成果獎8個,這是該院科研強院的一個標志。
三、平民看得起病的醫院
隨著新型農村醫療合作的實施,商水縣中醫院在提升服務水平、改善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不斷降低醫療費用,切實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負擔,打造患者,特別是農村患者心目中的“平民醫院”。當前醫院正在積極努力,讓醫院成為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大醫院。
瀕臨倒閉、處于生死邊緣的商水縣中醫院經歷了這幾年的發展,終于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相信有工作人員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為醫院謀發展的赤誠之心,商水中醫院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