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萬人,這是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數目。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指出,就業創業工作既面臨諸多有利條件,也面對復雜嚴峻形勢,要綜合施策,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
????陳寶生部長強調,要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向重點領域輸送高校畢業生。同時,要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完善細化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彈性學制管理及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政策。
????雙創時代,大學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如何挖掘雙創教育載體服務人才培養?雙創教育氛圍如何營造?日前,京津冀地區14所高校代表齊聚北京工業大學進行深度探討和交流。
????適應社會之需:創意、創新、創業三步走
????“雙創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培養多少創業者,而在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大學與社會的深度融合。”北京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劉趙淼如是說。
????北京數字冰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鄧瀟,便受益于北工大這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讀期間,鄧瀟加入北工大放飛技術網,依托這一平臺組隊參與到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大賽軟件設計專題比賽,獲得中國區冠軍。創新的火花激發出巨大的創業激情。畢業后,鄧瀟創辦北京數字冰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世界領先級的大數據可視化與分析決策系統,年營業額逾3000萬元。
????赤子城網絡技術公司、創衣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近三年,北工大擁有近130余支在校生雙創團隊。
????可以說,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促使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向更好對接社會需求縱深推進,尤其在世界高等教育愈加重視雙創“引擎”之用的背景下,全面深化雙創教育成為促進人才培養適應社會之需的關鍵突破口。
????圍繞于此,北工大進行了深刻的變革與大膽的創新。
????“大學生雙創教育最忌‘單打獨斗’。北工大將雙創教育定位于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打造‘領導有力、架構合理;資源整合、服務全面;產學結合、開放共享;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實踐育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劉趙淼介紹,北工大成立了正處級獨立二級機構——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和創新創業學院,牽頭開展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服務,跨單位、跨部門及跨院系整合調動資源,形成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以及強化實踐的完整教育體系。
????有了統籌聯動的工程,如何把雙創種子種到每個學生心里,靜待時機生根發芽?
????河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李曉華的分享凸顯鮮明的辦學特色:“我們充分利用實踐教學模式與平臺,拉長培養鏈條,努力將學生的創意作品轉化為創業產品。積極鼓勵學生自選課程、自主學習及參與實踐項目,同時注重過程評價。”
????融入專業教育:課程、實訓、協同三要素
????伴隨國家政策的持續引導與不斷深入,雙創教育亦向人才培養環節全方位挺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如何融合,諸多高校正在實踐探索中找尋答案。
????興趣,被天津工業大學視為聯結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敲門磚。電腦鼠走迷宮俱樂部、ERP沙盤模擬經營俱樂部及智能汽車俱樂部等20余個雙創實踐俱樂部,均是該校依托專業教育為學生提供的“實戰練兵場”。
????“加強雙創教育要積極探究其與專業教育以及就業教育的內在聯系,努力做到有機融合與深化。”天津工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李津有著專業思考。
????該校將雙創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并將其納入學分管理,通過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編撰出版雙創系列教材、形成依次遞進且相互銜接的雙創教育課程群等途徑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隨著愈加開放的雙創教育格局構建,“互聯網+”作為教育載體不容忽視。
????不久前,北京大學跨校直播教室中,葉蔚老師主講的“走進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課程不僅面向學校百位學生授課,也通過直播面向全國百余所高校。作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雙創教育網絡課程及全國首門創新類學分慕課,北京大學《創新工程實踐》被納入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并吸引全國170所高校近8萬名大學生選課。
????但靈活高效的教育載體并非雙創教育的全部,如何建立適應雙創個性化培養要求的教學管理制度是雙創教育的難題之一。
????北京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張莉鑫的分享極具探索價值:“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學術科創活動認定為一定學分;支持參與雙創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行彈性學習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及保留學籍停學創業。”
????而在持續完善教育課程體系,不斷改革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如何開展協同協作育人與實踐實訓育人等重要任務,搭建雙創生態系統,在雙創教育鏈條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突破課內課外‘2個課堂’,致力打造雙創教育的‘4個課堂’。”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林成濤介紹,該校以挑戰課程、實踐專項和國際項目、各級實習基地及海外研修4大載體構建成4大課堂,形成連貫互補的雙創教育模式。作為重要實踐載體,該校x-lab(孵化器中心)積極與校外企業、投資機構及地方政府高新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促進跨學科團隊的融合協作。
????促文化引領:開放、寬容、分享三重奏
????營造雙創文化既是培植大學生創新創業沃土的客觀反映,又是深化雙創教育的必然選擇,然而營造怎樣的文化才能真正助力雙創教育以形成燎原之勢?
????2008年,北京交通大學“耳朵樹”聽力醫療雙創團隊首次組建,卻由于缺少經驗與支持被迫擱淺。5年之后,行業市場利好帶來項目機遇,在北交大濃郁的雙創氛圍助推下,該團隊選擇再度起航,歷經6個月的二度開發,“耳朵樹”成功上線并獲風投青睞。
????“寬容失敗、鼓勵試錯是雙創教育必須營造的文化氛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穎琦教授認為,在引導大學生雙創過程中,要更多地對學生說“YES”而不是“NO”,盡可能地鼓勵大學生勇于試錯并擔當失敗,而不是替他們實現夢想。
????但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會憑空而至,潛移默化和日積月累是文化形成特質的過程。
????為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全鏈型”創業培訓引入雙創教育。“‘全鏈型’創業培訓強調不斷線的教育和分享文化,實現周周有創業實驗——獨創學習、能力、資金、資源及精力‘五大訓練體系’,月月有創業沙龍——企業家現身說法、傳授經驗,年年有創業訓練營——模擬科學、完整和高效的創業環境。”該校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睿分享道。
????基于教育的文化雙重屬性,在追求共性基礎上,以辦學特色為抓手的文化建設是高校雙創教育品質體現。
????深冬,河北工業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工學坊”內,來自各地高校的200余位創客帶著90多個雙創項目同場競技,項目內容涵蓋智能家居、智能醫療及智能機器人等眾多領域。這是該校舉辦“我是創客——創客周末挑戰賽”的現場。類似這樣的雙創活動,時隔不久便會在該校定期開展。
????“突出‘工學并舉’的辦學特色,是創建‘工學坊’雙創教育品牌的遵循之道。”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黨委書記劉奎穎介紹,而為充分調動各二級學院的能動性,該校還將學院參與雙創教育工作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指標。(本報記者 李薇薇 通訊員 卜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