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農業人才振興工作巡禮
□記者 喬小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
當前,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已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牢牢端穩飯碗、提升農民收入、提升農業效益,一件件、一樁樁,都離不開科技和人才。2022年4月1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面積為118平方公里,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注入強勁動力。在新的發展契機上,周口對農業人才的強烈渴望越來越凸顯。
近年來,周口不斷用各種方法、各種渠道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下沉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人才智力助力鄉村振興成效顯現,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培養“新農人” 生產經營更上層樓
劉天華,52歲,周口市商水縣魏集鎮人,中共黨員,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省種糧大戶”“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稱號。2019年國慶70周年,他作為全國農民代表參加國慶彩車游行。2022年,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對他的事跡進行專題報道。
劉天華不喜歡別人喊他“經理”,誰叫他“新時代的老農民”他高興。他創新實施的“土地托管”“糧食銀行”等做法在全國推廣。他利用數據化種田,實現了澇能排旱能澆,真正做到了“不靠天、不靠地、種地靠科技”。在成為“新農人”的道路上,劉天華展示了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的榜樣力量。
在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方面,周口著重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按照“市級引導培訓、縣鄉普遍輪訓”原則,整合有關部門教育培訓資源,大力培養大批高素質農民。重點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培育出一批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長、會計、經營管理等人員和示范家庭農場主。
引入新點子 二三產業別有洞天
杜沛鑫,1985年11月出生,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人,河南益品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2010年,杜沛鑫從河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在北京等地打拼兩年后,他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在西華縣黃橋鄉,與父親一起承包土地、返租土地種桑椹釀酒,走上了發展農業二三產業的道路。他成功研發出桑椹酒低溫保護釀造技術,2018年通過國家驗收發放發酵型果汁飲料生產許可證,同年獲得周口市“創業之星”稱號。2019年,在國家正式發布酵素國家行業標準后的首次上海酵素博覽會上,杜沛鑫公司研發的“五月椹”酵素榮獲第三屆中國酵素節最佳創新獎,其代加工產品遠銷香港、臺灣等地。
杜沛鑫的桑椹園每年靠桑椹采摘、果園管理、生產加工等可直接雇傭當地村民200余人,給農民帶去直接經濟收入50余萬元。
在加快培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方面,周口重點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深入實施返鄉創業人才能力提升行動,廣泛開展各類創業培訓,提升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復退軍人、大學生等各類人才返鄉創業能力。鞏固拓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三年行動計劃”成果,組織農民、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和實訓操作培訓。加大返鄉下鄉創業就業力度,評審認定一批返鄉創業示范園區,支持一批返鄉創業示范項目、助力鄉村振興優秀項目,選樹一批返鄉創業之星。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統籌推進線上線下培訓,重點組織停工待崗職工參加在崗轉崗技能培訓,確保全年職業技能培訓24萬人次。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規劃建設第二批市級人力資源品牌培訓示范基地。
轉換新視角 公共服務大有可為
西華縣黃橋鄉裴莊村發揮“桃樹之鄉”的傳統種植優勢,不斷創新思路,已發展桃園近萬畝,年產桃果2000多萬公斤,僅萬畝桃園就能使農民收入上億元,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萬畝桃園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依托于此該村創建了“鄉村文化合作社”,每年舉行“桃花節”, 吸引周邊地區的觀光游客10多萬人。此外還開展“桃花跑”馬拉松、“桃緣情”相親大會、“桃之夢”戲曲攝影書法詩詞聯賽等系列文化活動,讓桃文化融入到種桃、賞花、采摘、賞景、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緣戲等系列文化類活動的鏈條中。目前縣、鄉兩級各類人才正在積極制定發展規劃,完善配套設施,計劃將這里建成集農業生態與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精品旅游景區。以種桃大戶和合勝為代表的網紅,帶動“鄉村文化合作社”社員參與網上直播帶貨,獲得訂單1.6萬余份,交易額300余萬元。
以桃花為契機開展旅游,西華縣黃橋鄉裴莊村的各類人才上下一心,描繪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打造出鄉村公共服務的新高度。
在加快培養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方面,周口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建設,推動文化旅游體育人才下鄉服務,完善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等專業人才扶持政策,推進“鄉村文化合作社”建設,培養一批鄉村文化志愿者、非遺傳承人和鄉村旅游示范者。開展文化志愿者“千人進千村”活動,深入開展文化幫扶。同時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質,深入實施“國培計劃”,深入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加大脫貧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力度。加強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基層醫療機構特招258名醫學院校畢業生、招聘50名特崗全科醫生。
涌現“新管家”鄉村治理促進振興
劉俊華,項城市丁集鎮東街村黨支部書記,在鄉村基層治理上他很有一套。他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村中資源變成資本,資金變成股金,村民變成股民,把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依托第三方公司或獨立經營,建立“雙綁”機制,采取規?;?、集約化、現代化種植,增強抵御災害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過程中,劉俊華注重發揮村黨支部主導作用,由村干部雙向任職,支部書記兼任理事長,“兩委”班子成員與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交叉任職;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村集體、群眾“雙增收”;探索土地入股、資源入股、資本入股、勞動力入股等多種形式,采取“統一采購、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的“六統一”模式,努力提升拓展原有優勢產業,創新增設新型產業,打造增收新途徑。
為夯實農村黨建基礎,劉俊華創新性地給全村40名黨員每人設置一個二維碼,向全村公示,并按照“10+X”的模式(“10”即基礎分“X”即加分和扣分)實行十分制考核管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在加快培養鄉村治理人才方面,周口加強鄉鎮黨政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健全從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到村任過職的選調生、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常態化機制。推動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的黨員里培養選拔村黨支部書記。縣級黨委每年至少對村黨支部書記培訓1次,支持村干部和農民參加學歷教育。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深入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加強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動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吸引社會工作人才提供專業服務,大力培育社會工作服務類社會組織。加強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培養。
開創新技術 科技人才助力轉型
李藝,沈丘縣紙店鎮紙東行政村人,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首屆河南省招才引智計劃高層次人才入選者。2019年9月到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任職,他在家鄉這片熱土埋頭鉆研,短短數月,他的植物新型快繁技術即研發成功,并獲2020年度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科技攻關)項目支持。2023年6月 ,李藝被評為第十批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回到周口后,李藝無時無刻不在思索如何讓家鄉農業盡快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在他的牽頭推動下,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簽署項目技術服務合同,承擔了其中一項子課題《河南省周口市部分縣區主要農作物和家庭蔬菜物候期數據調查》,這是我市首個由周口人承擔的以地面數據調查與空天遙感信息相結合的方式對周口農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的高級別課題項目,為把周口農業拉入國家數字化農業建設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芭c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雖然只是院地合作的一小步,卻是周口農業發展的一大步。”李藝說。
在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方面,周口加強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引進,發揮市級重大人才計劃引領作用,著力培養引進國家級、省級農業科學家。加強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創新團隊和平臺建設,加強農業農村科技推廣人才培養,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方式,從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拓寬科技特派員來源渠道,逐步實現各級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
為推動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周口加大選派專家人才到基層掛職服務鍛煉力度,從市直有關單位、高校、科研院所選派科技特派員到基層服務。完善向鄉村等基層一線傾斜的職稱評聘政策,適當放寬在基層一線工作的農村學校教師、鄉村執業醫師、高素質農民等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條件。藏糧于技技在人,栽梧引鳳鳳凰歸,周口將加快貫徹落實“1+21”一攬子人才政策、八大人才引育專項行動、周口英才計劃、“歸雁工程”,讓一個規模最大、體系最全、輻射最廣、品牌最優、實力最強的人力資源服務高地在豫東崛起!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