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洪馳 通訊員 肖飛
“以前做一個療程的針灸推拿,需要請假去縣城住院。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治療,還有日間病房,時間靈活不耽誤工作、生活,同樣能享受醫保報銷,真是太好了!”近日,記者在沈丘縣卞路口鄉中醫館采訪時,聽到正在做頸椎康復治療的董女士這樣說。
2021年以來,沈丘縣積極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工作,高位謀劃、頂層設計,創新鄉村醫保“4234”工作機制和“三統三保”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開展“一體化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開通了醫保服務群眾“直通車”。
創新設計鄉村醫保“4234”工作機制體制。該縣通過橫向整合和縱向聯合,把全縣645家醫療機構組建成兩個醫療健康服務集團,將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中醫藥服務融合到醫共體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同時,明確工作目標4項內容,打造鄉村2個工作陣地,建立3種檔案,公示4項內容,醫共體內部各項業務工作上下一體、分工明確、協同開展。另外,在各鄉鎮建設鄉鎮醫保服務中心和村級醫保工作站,按規定落實鄉鎮衛生院行政、人員、業務、財務、績效、藥械、信息屬性“七不變”和管理“七統一”。截至2023年5月,該縣21個高標準鄉鎮醫保服務中心和595個村級醫保工作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709名工作人員規范有序地開展醫保經辦業務,實現了醫保服務“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辦事高效便捷,服務溫暖可及”的目標。
沈丘在全市率先開展“一體化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診療、公衛、家庭簽約服務等數據互聯互通,一鍵生成電子健康檔案,市縣數據匯總,上下全局貫通,一屏看全局、一網通辦、一鍵成檔。兩個醫療集團在縣、鄉、村遠程會診、遠程影像等方面做到醫療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有效提高了基層服務能力和業務效率,促進了縣鄉醫療業務一體化、規范化管理。
“以前,在村里看病不能報銷。現在,在村里看病不但可以報銷,藥還便宜,真是太方便了。”12月9日,在沈丘縣付井鎮梅廟行政村醫保工作站,村民老張在村醫李繼濤的幫助下,很快完成了醫保報銷。今年70多歲的老張,因患有高血壓需長期服用降壓藥。他告訴記者:“在藥店買,一盒得30多塊錢,在村里買一盒才3塊4毛錢。”
李繼濤說,實行“三統三保”前,群眾購藥貴現象普遍存在,實行“三統三保”后,老張買同樣的藥,通過集采,每盒只需8.5元,再經醫保報銷,個人僅支付3.4元。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購藥貴問題,沈丘縣堅持以量換價,對鄉村醫療機構實施“三統三保”,創新藥品“大團購”模式。按照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要求,該縣成立基層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統籌全縣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管理工作,創新實施鄉村醫療機構藥品統一采購,保障群眾用藥需求;統一結算,保障資金透明;統一管理,保障流程規范的“三統三保”管理模式,實現了鄉鎮全覆蓋、銷售零加成、保障全方位。“三統三保”管理模式的實施,使村衛生室人(次)均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次均費用下降60%以上,村醫月收入平均提高1000余元,村醫用藥得到有效保障,取得了“兩降、一升、一保障”工作成效,形成了具有沈丘特色的醫共體改革實踐新路子。
今年以來,沈丘縣又聚焦解決群眾家門口看病報銷難問題,著力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縣投入3000余萬元,打造以兩個醫療集團總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級衛生室為基礎,突出中醫藥特色的“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縣財政補貼200萬元,聘請省級以上中醫專家、知名老中醫20余人到集團總醫院坐診;每人每年補助3萬元返聘退休知名老中醫到鄉鎮醫院坐診。集團總醫院分期分批組織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同時選派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去進修,不斷推動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中醫服務能力的提檔升級。
沈丘縣經過不斷探索實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了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提升。今年1至8月份,居民村級門診就診量月均13萬余人(次),同比增加5.3萬人(次),增長65.09%;統籌基金支出月均116萬余元,同比減少64萬余元,減少35.46%;次均費用14.99元,同比減少30.82元,減少67.28%。2024年上半年,共有190個品種270余個規格的集采藥品進入村級衛生室,醫保基金直接支付藥品款491.14萬元,占統采藥品金額的39%,環比增長38%,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沈丘樣本”。2024年,沈丘縣被命名為“全省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示范縣”,經驗做法得到了國家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和省衛生健康委的認可與好評。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