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 崔玉亮
稅費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引導和激勵民營經濟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然而,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民營經濟面臨著較大挑戰。
落實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財政資源開發。一方面,要確保稅收優惠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同時培育和保護稅源。積極推進財政資源的開發,重點培養和建設穩定且可持續的主體財源和多元財源,以此增強財政收入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在開源節流、壓縮支出總量、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加大資金統籌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減輕財政壓力。
完善產業體系,加大對民營經濟的創新驅動力度。要把握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同時,充分利用創新驅動的政策優勢,切實加強和提升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實力。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結合財政、金融、土地政策進一步激活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全面優化提升現有優勢產業。鋼材產業向“優化重組、智能高端、綠色低碳、提質增效”發展。礦山機械、網業等裝備制造產業要形成裝備產業集群,聚焦能源、制造、環保等領域。食品加工產業要向有機、綠色、健康轉型。紡織服裝服飾產業應向非織物和原生態方向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重點培育六大物流業態,具體為商貿物流、多式聯運、電商物流、城市配送、保稅物流、冷鏈物流。同時,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優勢產業升級、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凱旺電子、國網自控重點龍頭企業產業發展方向為數字化終端設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積極構建電子信息和網絡產業生態,形成“5G網絡+公共支撐平臺+物聯網+智慧應用+云計算+大數據”模式。
堅持組織收入原則,加強退稅風險防范。依法依規抓好組織稅費收入工作,牢牢守住不收“過頭稅費”的底線,堅決維護不征收超額稅費的原則,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有效,為穩定宏觀經濟提供支持。此外,稅務機關需對外持續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對內嚴格執行自查自糾,以確保稅收政策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對留抵退稅的納稅人進行事先體檢,通過建立健全風險指標模型事先進行風險掃描,對存在風險的納稅人在申請留抵退稅前通過確認收入、轉出進項等方式調整留抵稅額,防范騙稅風險。此外,稅務部門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納稅人的稅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便準確識別潛在的稅收風險和異常行為。通過公開稅務政策、程序和結果,增強納稅人對稅務工作的信任,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誤解和糾紛。同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納稅服務,降低納稅人的遵從成本。
減少制約因素,擴大享受范圍。針對退稅條件制約的問題,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助企紓困政策,確保各項減稅、退稅,降費、讓利,減租、減息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的同時,放寬企業信用等級特別是M級企業的評定條件和簡化評定流程,盡快補充完成對企業信用等級的重新評定,以便更多企業得到實惠。同時,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頂層設計應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力度,強化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合作及推動企業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轉型升級。同時,地方設立的政府投資基金應在規定的投資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助力其發展。在民營企業融資上,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解放思想,銀行應適當降低門檻,放寬不良貸款容忍度,而且地方要完善對金融企業的考核辦法。強化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制,激勵金融機構開發與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相契合的貸款產品及擔保機制,促進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之間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沈丘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