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我們將迎來驚蟄節氣。此時,春氣萌動,陽氣上升,氣溫回暖,雨水增多,世間萬物生機盎然。那么,在這個充滿活力的驚蟄時節,人們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驚蟄養生的“三宜三忌”。
驚蟄養生“三宜”
宜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驚蟄節氣,天氣剛剛轉暖,氣溫還不穩定,人們要注意保暖,才能預防各種疾病的侵擾。
早晚天氣較冷時,人們要適當“捂好”,以自身感覺溫暖、不出汗為宜;當氣溫超過15℃且比較穩定時,可脫掉棉衣,穿得稍單薄些。
宜潤肺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驚蟄時節,天氣乍暖還寒,空氣干燥,容易引發口干、肺燥、上火等癥狀。梨具有潤肺、降火、清心、化痰、止咳等功效,特別適合此時食用。
宜動養
驚蟄時節,人體陽氣上升,各器官組織功能活躍,適量運動必不可少。人們可以通過快走鍛煉四肢,通過下棋、打牌鍛煉頭腦,通過聽音樂、唱歌愉悅心情。
驚蟄養生“三忌”
忌食酸
《備急千金要方》有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肝氣旺盛,此時,人們需調節飲食,幫助脾胃更好地運作,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因為酸味過重的食物容易刺激肝臟,肝氣過旺會損傷脾胃。常見的酸味食物有烏梅、山楂、山茱萸、石榴、荔枝、芒果、檸檬、枇杷等。
忌熬夜
天氣漸暖,身體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加快,導致供給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引發“春困”。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尤為重要。
睡前,人們可以通過泡腳、按摩腳底穴位等方式促進氣血運行,調理臟腑,改善睡眠質量。
忌燥郁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容易出現陰虛、肝火偏盛的情況,將直接影響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正常功能,進而導致出現急躁、易怒等情緒,還常常會誘發情志方面的疾病。
所以,春季人們要重視情志調養,做到心胸開闊、樂觀豁達,避免因發怒而損傷肝氣。
世間萬物皆遵循大自然的運轉規律而變化,人體亦不例外。人們需要順應這一規律進行養生保健,以此達到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 (周口市中心醫院 張藝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