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覺得感冒是小毛病,扛一扛就過去了。但有時候,感冒卻總是“賴著不走”。這時候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陷入了某些認知誤區。
誤區一: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認為,只要感冒了,吃點抗生素就能好得快。實際上,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主要針對的是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療感冒,不僅起不到作用,還可能導致體內菌群失調,產生耐藥性。有些患者,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結果感冒沒好,還出現了其他不適癥狀。比如,有的患者因為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等問題。所以,感冒時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誤區二:不重視休息,照常工作生活
有些人覺得感冒不嚴重,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就依然像往常一樣忙碌。然而,感冒時身體正處于虛弱狀態,需要充足的休息來恢復體力和免疫力。過度勞累會讓身體更加疲憊,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延長感冒的病程。感冒期間,患者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減少體力活動。比如,晚上早點睡覺,避免熬夜;白天可以適當午休一會兒。只有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對抗感冒病毒感染。
誤區三:大量運動出汗能治感冒
運動出汗治感冒是很多人都相信的方法。但實際上,感冒時身體已經很虛弱,大量運動可能會加重心肺負擔,導致病情惡化。尤其是對于一些本身就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在感冒期間進行劇烈運動。正確的做法是在感冒初期,癥狀較輕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但要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和時間。一旦癥狀加重,就應該停止運動,好好休息。
誤區四:感冒了就多喝水,越多越好
多喝水對緩解感冒癥狀有一定的幫助,但并不是喝水越多越好。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可能會導致水中毒。一般來說,感冒期間每天的飲水量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比較合適。可以分多次飲用,不要一次喝太多。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如果尿液顏色清亮,說明飲水量足夠;如果尿液顏色發黃,就需要適當增加飲水量。
感冒雖然是常見的小毛病,但如果陷入這些誤區,就可能導致病情反復。如果感冒癥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盡快擺脫感冒的困擾,恢復健康。
(據《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