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閱讀
一首首詩詞、一篇篇散文、一部部小說,從周口這片靈秀的土地上走出,走出了中原,走向了全國。靜靜流淌的沙潁河,兩岸人杰地靈,三川交匯的周口大地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底蘊,也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在厚重的歷史文化滋養下,一代又一代周口文人耐住寂寞、筆耕不輟,終于以一種“群體集結”的方式,在中國文壇占據了一席之地。幾年前,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在一次研討會上就曾慷慨感言:“周口驚現作家群!”于是,“周口作家群”在文壇叫響,一批批“重量級”文學作品的出現形成了沖擊中國文壇的一次次浪潮。
據了解,目前,我市本土作家中現有中國作協會員30人,省作協會員近400人,市作協會員已發展到近600人。“周口作家群”隊伍中,有一大批從本土走出,旅居外地的周口籍著名作家:劉慶邦、朱秀海、馬泰泉、陳廷一、鄭海凌、趙蘭振、李鑫、谷禾、邵麗、孫方友、墨白、陳麥啟、李少詠、劉海燕等。而“周口作家群”本土作家更是梯隊整齊,結構均衡,創作門類廣泛,題材豐富。在年齡結構上,不但有一批實力雄厚的中青年作家:柳岸、梁庭華、尉然、宮林、錢良營、邵遠慶、王向、張運祥、申艷、李乃慶、孫新華、張華中、邵超、宋志軍、李前進、賀紅、韓冰、孫琳、張瑜良、張新安、郭昕、郭亞東、阿慧、董素芝、董雪丹、段文、孟慶武、王天瑞、王劍、高恒忠、任動、侯欽民、羅培育、再見康橋、孔令菊等,還有一批勢頭強勁、思想活躍的新生代作家:紅鳥、霍楠囡、郭敖、張培亮、厲小邪、楊亞爽、戚富崗、劉艷杰、吳杰、崔郎等。
在這次名家看淮陽暨“周口作家群”崛起現象座談會期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本土作家代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周口作家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文學。面對文學,他們有理想、有熱情且執著堅韌。他們一路走來一路高歌,他們一路向前,朝著更遠的風景出發。晚報記者 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