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 杜欣 文/圖
柳岸是王相勤的筆名,淮陽人。這次座談會,她十分忙碌。見到她時,她不是忙著接電話,就是風風火火地走進走出。因為擔任著周口市作協主席的職務,要跑前跑后地接待,她幾乎沒有時間坐下來接受采訪。
記者對柳岸的了解是,她一沖進文壇,就一發不可收。她是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一期高研班學員,河南省作協理事,周口市作協主席,河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作品在《中國作家》《十月》《北京文學》等期刊發表,多次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轉載,并收入文學選本。出版小說集《燃燒的木頭人》《八張臉》,長篇小說《我干娘柳司令》。《燃燒的木頭人》獲河南省文藝成果獎,《我干娘柳司令》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文鼎中原長篇小說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河南省優秀圖書獎。
昨天,記者見縫插針,專訪了本土作家領軍人物柳岸。“我跟所有的周口作家一樣,很激動、很振奮、很受鼓舞。我們周口作家有幸迎來了這次盛會,雖然參會人數不多,但是規格和檔次都是空前的,這實在是我們周口本土作家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提升的機會。”柳岸說。
在談到“周口作家群”的努力方向時,柳岸說,要發揮群體優勢、捆綁推介。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載體紛繁復雜,文學在社會意識形態里所占的分量越來越小。即使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很難引起轟動。作為勢單力薄的作家個體,更難形成大的社會影響,除非像莫言先生一樣,捧得“諾獎”歸。“諾獎”對于作家來說,大概是一個最真實的“中國夢”。“一個作家一定是社會一根最敏感的神經,能夠觸摸到時代的脈像,所以,我們周口作家,會與時俱進。我們有這樣一個群體,就要借助群體的力量,群體優勢,捆綁推介,精鑄‘周口作家群’的品牌。把‘周口作家群’的品牌,做成周口文化的名片。下一步將會邀請名刊、名家、名編走進周口,搭建平臺;另一方面創造機會讓作家們走出周口,開闊視野,提高自己,注入正能量。寫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讓‘周口作家群’的旗幟高揚文壇”。